桑濱
摘? ?要: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事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行為規范及三觀建立,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人才基礎。本文根據輔導員工作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多方面尋找問題根源,通過建立法律法規、完善規章制度等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路徑,推進學生工作科學化、現代化。
關鍵詞: 新時代? ?輔導員? ?隊伍建設
新時代輔導員在高等學校組織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負責組織、實施、指導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擔任著大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工作。輔導員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時代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輔導員隊伍工作現狀
目前,高校輔導員開展工作,能運用科研工作的思維意識,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普遍得到學校、社會和大學生的廣泛支持。但是,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容小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角色定位模糊。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中管理人員和教師組成的十分重要的部分,既具有教師的身份,又具有管理人員的身份[1](104-106)。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輔導員應當承擔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等教學工作,仍然有部分輔導員沒有正式開展相關教學工作;在高校管理隊伍中,輔導員主要負責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和校園危機事件應對等,現實中輔導員角色混亂,上級管理人員任務與輔導員既有任務混淆,多頭領導、多方指揮、全天候單兵作戰現象仍然突出。
1.2社會認同度低。
高等學校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時師生比不低于1∶200,目前,高校輔導員中專職輔導員數量不足,亟待補充,部分輔導員承接任務量過重,造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被動局面。根據2019年山東普通高校輔導員招錄數據顯示,全省普通高校招錄輔導員要求均不低于本科學歷,大部分高校要求為研究生以上學歷、碩士以上學位,要求博士學位的寥寥無幾。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貫穿教學全過程,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缺乏有效引導,傳統的“教本位”“研本位”思想在老師、學生中成為主流,造成生活閱歷豐富、心理健康的學生成就感低下。在部分高等學校中,輔導員與班主任模糊混淆,絕大部分專職輔導員扮演著大學生的班主任角色。相對于高校教師,工作時間越久挫敗感越明顯的輔導員群體占比極大,甚至部分學生、家長、社會群體和教師認為輔導員僅僅是尋找其他工作的跳板。
1.3輿論壓力居高不下。
新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階段,新時代的家長、大學生維權意識強烈,自認為屬于弱勢群體,在處理相關問題的過程中,善于利用微博、公眾號等自媒體對管理者施壓,達到預期目的。輔導員處于學生工作的一線,往往是矛盾相關者,極容易成為媒體關注的對象。
1.4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數量持續上升。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目前普通高等學校專職輔導員從事工作的重點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新時代大學生以所處家庭、社會環境的特殊性成為頗受關注的群體,由于厭學、網絡依賴、就業、戀愛等多種因素,引發了許多心理問題,給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
2.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
針對工作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如下:
2.1專職輔導員配套規章制度不完善。
部分普通高等學校對于專職輔導員招錄存在“重選輕用”現象,在輔導員進修、提升學歷方面缺少相應項目支撐,在培養選拔環節更是“缺肥少土”,導致整個輔導員隊伍“營養不良”。高校在專職輔導員培養過程中,對輔導員定位模糊,沒有形成可靠、可行的管理、晉升工作方案,對于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認可程度低。
2.2對專職輔導員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普通高等學校在評估過程中以研究性成果、學術性論文等“硬件”作為評估要件,往往忽略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軟件”的評估。因此,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高校教育的硬實力,忽略專職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招錄的專職輔導員在高等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中發揮著填補工作缺口的“萬金油”的作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卻被忽視。
2.3“三全育人”認可度低。
目前,三全育人中的全員育人機制由家庭、學校、學生、社會所組成,包括輔導員、專業教師、黨政管理干部等人員,對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認為育人工作僅僅由班主任、輔導員開展,尤其是與學生朝夕相處的“兩課”專業教師,沒有及時向學生傳達育人理念。
2.4輔導員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中,專注于學生工作進而提升學歷的人員占比極低,對思想理論教育相關文獻的閱讀覆蓋率微乎其微,絕大部分人員傾向于“實踐出真知”。大部分高校對于輔導員設置4年或者5年的最低服務年限,并且要求工作夠服務年限后方可獲取更高的學歷、學位,部分高等學校對于輔導員進修項目設置相對較少。輔導員隊伍的進步空間有限,部分人員已經習慣于“佛系”工作法。
2.5學生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普通高等學校關于學生心理、學生意識形態方面制度較少,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體系,在相關領域沒有將以上工作定為考核內容。
3.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路徑
3.1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中國工人階級、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中扮演著先鋒隊的角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之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教育培養顯得尤為必要。全方位落實高等學校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我國促進新時代人才振興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當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領域,貫穿各個環節,設計教材、教學、學科和管理體系時應當對照這個目標,教師、學生應當圍繞這個目標去教、去學。
3.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專職輔導員工作質量的有效提高可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人生走向奠定基礎。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代中國,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法治化建設不僅是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的時代訴求,而且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法治的首要環節,全面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法治化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發揮好法律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樣輔導員的合法權益才得以保障,輔導員隊伍建設才得以規范,教育事業的發展才得以有效促進。只有專職輔導員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充分完善,高等學校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高等學校輔導員才能夠明確職業定位、規范職業行為、培養職業精神。因此,可通過專家評審、調研、匯總意見建議,制定貼合我國新時代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特點的《輔導員職業法》,形成一整套提高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規范的規章制度,使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走上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和法治化的發展軌道[2](51-52)。
3.3完善規章制度,提高專職輔導員待遇。
普通高等學校在輔導員待遇體系建設方面,應根據高校實際情況,一定范圍內提高崗位津貼和工作補貼,增加輔導員工作動力。設立輔導員培訓項目,加大培訓力度,嚴格專職輔導員考核工作要求,在不斷學習過程中獲取新信息,提高輔導員業務工作技能,進而幫助輔導員勝任工作崗位。各大高校可聯合成立輔導員進修責任體系,將輔導員提升學歷、完善技能作為目標,同時配套成立各高校輔導員進修責任考評機制,使高校責任績效考核得到強化,最終建立輔導員同專業教師對等的服務體系;各行政單位可設立對應崗位為輔導員“管理人員”身份提供晉升平臺或掛職鍛煉渠道,以提升輔導員社會地位。
3.4嚴格控制輔導員考錄標準。
專職輔導員擔任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及價值引領等重要責任,引導、幫助新時代高等學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輔導員招錄過程中,應當嚴把入口關,積極引進學歷高、科研能力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教育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從在源頭上增添高質量新鮮血液;可根據學院、專業等實際情況,由群眾基礎好、學生威望高的專業課教師擔任專業輔導員,成立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輔導員團隊,增強專職輔導員隊伍戰斗力,提升輔導員整體學校工作地位。
3.5將意識形態教育納入全員考核內容。
2013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了目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在全社會的重要地位,意識形態工作與黨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息息相關。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和道路,在黨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有效貫徹落實方面責任重大。在網絡自媒體爆發的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尤為重要,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戰略性意義,維持著高等學校學生思潮引領。因此,必須牢牢把握高等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播知識和思想的重要使命,而且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是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關鍵力量。高校教師有義務、有責任結合所教授課程的特點,開展有專業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6加強輿論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校園網絡輿論依托高等學校校園網絡建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一定的傾向性。輿論的形成包括話題來源階段、言論產生階段、擴散放大階段和輿論形成階段。當今社會處于載體多樣的自媒體時代,校園網絡輿論雖以個人傳播為主,但具有相當的交互性與自主性。校園網絡輿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自由的言論內容、多元的價值導向和擴大的影響范圍。因此,高校校園網絡輿論形成與導向,必須貼合時代特點,把握輿論規律和時代規律,創造性地探索新途徑[3](105-106)。在校園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與思想引導方面,應當更新思想觀念,強化高校教師和專職輔導員的網絡輿論意識;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網絡輿論安全責任制度;加強輿論陣地建設和管理,創新網絡傳播模式;提高師生網絡輿論素養,正能量傳遞信息,努力建設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共同進步的新時代師生關系。
3.7整合資源,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專職輔導員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因此,加快輔導員隊伍結構優化和專業化進程不可或缺。首先,應當根據高等學校和學生工作實際,合理完善專職輔導員的隊伍結構。在專職輔導員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的配備方面應當年輕化、專業多樣化,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和專業指導作用。其次,應當明確責任分工,實現專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將學生事務從思想政治教育中分離開來,進行專業化分工。分別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配備專業背景相關、人格特點適合的輔導員,明確以上學生工作中不同崗位的責任,實現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同時,輔導員應當響應時代要求,將自己培養成相關工作的專家,以此提高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緩解角色沖突。利用科技手段,突出學生自主管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辦公、網絡管理、網絡授課等新的工作方式漸漸取代效率低、過程煩瑣的傳統形式。為緊跟時代步伐,部分高校已經建立“易班”網絡迎新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圖書館現代化管理系統等現代化辦公體系,學生工作隨之更加高效、便捷。同時,完善學生會、學生社團工作職能,推進學生自主管理。
4.結語
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即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工作環境、更高的工作要求,只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了工作現狀,及時發現問題,深入摸清原因,靈活探索解決途徑,多方參與、多管齊下、齊抓共管、精準施策,才能更好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尹忠愷,顧紅.淺議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1(1).
[2]朱樺.法治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新視角[J].改革與開放,2016(13).
[3]周杰,韋家朝.高校輔導員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