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摘? 要:就當前的金屬礦產開發現狀來看,其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生產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的主要行業,同時金屬礦床勘探也成為了金礦床開發的主要環節,文章便是建立在復雜類型金礦床的基礎上展開分析,首先分析了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過程中需要堅持的原則,其次闡述了當前實際應用的勘探方法以及發展現狀,再次分析了對金礦床的基本認識以及實際案例,意在通過文章論述能夠為復雜類型金礦床的開采和勘探提供技術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P618.51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36-0045-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tal mineral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the main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qua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loration of metal deposits has also become the main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deposi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types of gold deposits. Firstly, the principles that need to be adhered to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mplex types of gold deposits are analyzed. Secondly, the explor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urr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expounded. Finally,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cases of gold deposits are analyzed,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ining and exploration of complex types of gold deposits.
Keywords: complex type;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problem analysis
隨著金礦床勘探和開采領域的不斷拓展,當前面對類型較為復雜的礦區來講,勘探工作和開采作業環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提升勘探技術的有效性和開采作業的安全性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對金礦床的類型以及生產原則進行針對性分析,結合實際的勘探方法以及案例來解析針對復雜類型金礦床開采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不僅是本文論述的重點,也是在提升金礦床勘探效率和開采安全過程中需要研究的首要方向。
1 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過程中需要堅持的原則
1.1 勘探順序合理規劃
針對復雜類型金礦床的勘探,需要從表層逐步向內部進行推進,因此在規劃勘探順序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表層進行全面的信息整合,以此來判斷內部結構的可能發育方向以及礦產的實際儲藏位置,才能夠確保金礦床勘探和開采的完整性。其次,必須要結合近處的勘探工作向遠處進行逐步推行。堅持循序漸進的勘探原則,才能夠確保勘探結果符合實際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1.2 勘探工程科學布置
在前期的勘探規劃過程中,要避免對后期的作業產生影響,因此在勘探和開采初期,必須要結合整體方案設置具有條理性和可追溯性的整體布局,建立在超前意識的基礎上實現整體管控,以此避免工序和工程之間相互影響,不僅會阻礙礦產資源的開發進度,也會對施工作業造成一定的安全影響。
1.3 勘探效率雙向提升
針對復雜類型的金礦進行勘探和開采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地質結構著重針對施工作業環境影響因素較小的工序,落實勘探和開采雙向同步進行,再結合勘探工作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安全評估,制定出可以同步開采的組織規劃,在確保開采方式和技術體系合理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同步勘探開采作業的模式來實現施工工期的節約,也能夠提升施工效率,同時可以有效節省人力資源,也可以為后期的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 金礦床勘探研究現狀及方法
不同類型的金礦床所應用的勘探和開采方式也有所不同,當前廣泛應用的金礦床開采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2.1 找礦
找礦是金礦床勘探和開采前期最重要的任務,而找礦的技術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優化改革,最初在20世紀50年代主要利用重砂法以及傳統方法進行找礦。這種方式花費的成本較少,針對地表的金礦床有著高效率的識別優勢,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找礦方法以物化探為主。而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金礦床的找礦技術逐漸轉化為地質理論綜合方法等相關技術,找礦的領域也逐漸從地表礦向難識別礦以及隱伏礦方向轉換,因此便逐漸涉及到了復雜類型的金礦床勘探和定位領域,找礦的方式也逐漸由原始技術體系向信息化綜合勘探模式轉型。
2.2 化探
化探技術是應用在金礦床開采過程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其成本較低且找礦的速度較快。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量金測定技術也逐漸完善,并且成為化探作業過程中具有較強推廣價值的核心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首先利用了化探技術,實現了細微浸染型金礦床的定位和開采。在開采的過程中砷是主要的指示元素,組合元素以砷、鎢、汞為主,這成為了利用化探技術進行找礦作業的重要轉折點。而隨著該項技術體系的不斷發展,當前化探技術已經能夠靈活應對斑巖型金礦、細微浸染型金礦以及難識別隱伏金礦的找礦定位作業。
2.3 痕量金分析
痕量金分析技術是我國較常使用的找礦技術之一,其主要利用了化學光譜法,能夠將金元素的檢出下限控制在0.3×10-12-0.1×10-12。而通過活性炭吸附柱富集發射光譜法,測定痕量金屬靈敏度可以達到1×10-12-2×10-12,該項技術的主要應用原理是建立在金元素的分析檢測基礎上實現的,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該項技術的產生和應用,直接將化探找金技術的直接指示元素轉換為金元素,為找礦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更高的價值。例如我國黔西南的細微浸染型金礦在勘探和開采過程中便運用了痕量金分析技術,能夠進一步縮小找礦的靶區,同時再配合其他找礦技術綜合使用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升找礦的精準性,減少盲區。另外隨著痕量金測定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當前的航空化探技術體系中,也誕生了微塵測量和氣體測量這兩種技術,且具有更加光明的使用前景。
3 基本認識及案例分析
利用鉆探的方式勘探金礦床,往往會導致礦層厚度逐漸增加,降低礦源的生產品質。因此還需要利用針對性較強的金礦床勘探和定位技術來實現礦源的具體分析,充分掌握礦藏的實際發育特征。建立在穩定性、儲藏規模、礦層厚度、發育形態以及控礦構造特征等元素的基礎上,正確判斷礦藏的實際情況,再選擇合適的開采技術,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礦藏的勘探和開采質量。
例如云南長安金礦床是由云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發現并落實勘探作業的礦源,經過前期的初期勘探之后可以斷定該礦床的地質具有較為復雜的特征,破碎蝕變帶的寬度較大,且深部延伸以及整體狀態的變化情況無法確定,在勘探和開采的過程中難以合理的布置相關程序,因此,采用了物探技術進行初次勘探,技術體系選取了瞬變電磁測深法以及時域激電測深法。
首先針對礦區內部的不同種類的礦石電性參數進行測定,初步顯示在整體金礦床中硫化礦石處于中低電阻率,平均值達到了288Ω·m,為高充電率地質體,斷層泥處于特低電阻率,平均值為175Ω·m,為中充電率地質體。灰巖電阻率在1000Ω·m以上,砂巖的平均電阻率在500Ω·m,這兩種巖層的電阻率以及充電率具有三倍左右的差異,正長巖電阻率和灰巖較為接近,但是充電率比灰巖的高,砂泥巖充電率和正長巖以及輝綠巖相同,含礦破碎蝕變帶以及圍巖之間具有較大的電性差異,因此建立在上述不同巖層的充電率以及電阻率的差異基礎上,便可以大致分化出硫化金礦體、斷層帶、砂巖以及灰巖界限。
建立在上述巖層掌控的基礎上,初步對工作的相關工序進行了布置,測線方向控制在70°,瞬變電磁法網度控制在200m×50m,直流激電法網度控制在200m×25m,瞬變電測深的測量結果如圖1所示,并且根據不同巖層之間的電阻率以及充電率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地質地層的結構、礦體的展布形態等內部信息(圖2)。
1.志留系中上統康郎組白云巖;2.向陽組-段砂泥巖夾礫巖;3.斷層破碎帶;4.礦體及編號;5.正長巖(正長斑巖);6.斷層及編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利用,結合了信息技術的化探方法能夠有效分析不同巖層之間的差異性,對于礦區勘探和找礦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同時在當前地質現象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地質資料以及找礦技術都要進行創新和補充,以此來不斷滿足找礦需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針對復雜類型礦床進行勘探的過程中,由于地層結構和地質環境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勘探作業面臨較多的困難,本文著重分析了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應用方式,并且借助了云南長安金礦床的勘探和開采作業展開實際案例分析,可以發現利用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找礦方式進行礦區定位,能夠有效提升對內部巖層結構的掌控性,這對于提升我國礦產資源勘探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推動礦產行業技術體系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石明科.對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的相關問題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9(14):104-105.
[2]董秋花,刁平.對復雜類型金礦床勘探的相關問題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92.
[3]趙鴻生.勘探復雜類型金礦床的實例分析[J].能源與環境,2009(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