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受到農村不具備區域優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村級管理軟弱渙散,隨著國家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要結合農村的綠色生態產業優勢,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建立起新型的鄉風文明,實現共同富裕的生活目標。結合油溪橋村推行積分制管理的實際案例,對積分制管理層面設置和管理運行過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積分制管理的推行激活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激發了村民的自身活力、促進了村級建設與發展,最終實現了鄉村的有效治理。
【關鍵詞】積分管理制;鄉村治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中國經過多年的農村實踐探索發現,制約其發展的不是資源和資金,而是治理舉措和發展模式的缺乏,導致村級組織作用不強,村民的參與度不高,資源得不到整合利用。油溪橋村推行的積分制管理全面創新了基層治理模式,實現了基層治理與村級發展的互促共進,對全面推動鄉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油溪橋村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東北部,面積8km2,現有村民868人,曾經是省級貧困村,在區域、資源、政策、基礎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近年來,該村創新村級管理模式為切入口,推行積分制管理,最大限度激發了村民自身活力,“積”出了鄉村治理的戰斗力和持續發展力,建設出了美麗文明、和諧穩定的新農村。
2 積分制管理的定義
積分制管理是指以定崗干部的出勤、黨員作用的發揮、村民群眾的山、土、地及勞動力投入和遵規守約情況等細化成不同條款、轉化為分數、折換成股金,以量分到崗、到項、到戶、打分到人的形式,對村干部和村民參與村級治理進行考評管理。使村級治理中的大小事務都能通過“積分制”“積分卡”得到有效處理的一種新型村級事務管理模式。
3 積分制管理層面設置
為確保積分制管理程序規范、嚴謹、具有可操作性,油溪橋村成立了積分制起草領導小組和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劃分為基礎分和管理建設分兩大類。積分制起草由積分制起草領導小組負責,最高的制定機構是村民代表大會,運行操作由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最高的裁定機構是村支“兩委”會議。為確保積分制規范推行,油溪橋村從組織層面、管理層面和參與層面三個層面實行,其中組織層面從組織建設層面、自治管理層面、發展模式進行積分制管理,管理層面用定崗干部、黨員、群眾積分考核,參與層面是從參與建設情況、遵規守約情況、占用資源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就實現了積分考核管理全覆蓋,賦予了鄉村治理新動能。
4 積分制的管理運行
4.1 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責
村支兩委對積分制管理進行分析,建立起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組建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該小組負責對全村各院落戶主積分進行審核認定,組織和策劃積分實踐活動,對積分管理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完善與改進。村委會創建管理臺賬和積分手冊,做到:(1) 一事一記錄。積分申請可通過口頭、電話、短信、微信等多種方式由農戶自行申報,經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成員核對后提供相應文字依據裝入檔案袋,并進行加分和登記人管理臺賬。(2)一月一審核。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在每月末對村民積分進行數據統計并審核。(3) 一季一公示。每季度將村民的積分情況在宣傳欄進行公示,接受廣大村民的查詢、監督。若村民對積分有異議的,可向村支兩委反饋并進行調查核實,村支兩委根據調查結果與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溝通后,作出處理。
4.2工作步驟
民意征集階段。各院組長任組員,及時搜集村民群眾的好建議。對于有利于村級發展的好觀點,實時提交村支兩委討論;將村民的提議和村支兩委形成的初步內容供大家討論,并制定群眾征求意見書發至各家各戶。
宣傳發動階段。各院組長任組員,充分利用春節村民群眾都在家的時段,通過宣傳冊、村村響廣播、短信、微信宣傳形式,深人群眾進行宣傳。廣泛向村民群眾宣傳積分制管理相關知識,提升群眾對積分制管理的知曉度、認可度、參與度。
制度起草階段。根據村規民約內容與搜集到的民意為基礎,因村制宜,逐步完善和細化積分內容和實施細則,形成—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積分草案。
督促整改階段。將初步制定的積分制管理實施以后,通過實際的工作情況來進行檢驗,確定是否切實可行,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整改到位,并將其與產業獎補、文明創建等工作相結合,把積分制管理用到村民的實際生產生活當中去。
4.3 積分結果運用
積分結果運用方式:(1)以院組為單位開展積分分享活動,邀請參與積分的村民來分享心得,講述積分小故事,不斷對活動內容進行豐富,提高村民參與積分管理的熱情。(2)開展積分活動。如果有村民積分高于平均分,可以將其推薦為最美黨員、最美村管等。(3)與評先表模掛鉤。模范黨員,文明戶、模范戶等授牌必須為積分高于平均分的村民,向上級管理部門申報的“道德模范”“勞動模范”“創業模范”等必須為積分制管理的先進代表。(4)積分兌換活動。積累的積分可以用于兌換服務,也可以兌換成物質,按照積分內容、時間階段的不同進行類型劃分,結合村集體實際收支情況,確定獎勵方法和標準。(5)與村集體經濟分紅掛鉤。以農戶當年積分高低為準繩,制定相應的分紅標準。積分高低與經濟物質分配的多少直接掛鉤,激發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創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提供保障,以達到精神與物質雙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5 積分制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5.1 積分制的推行激活了基層黨組織建設
積分制的推行充分發揮了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了村組班子的村級治理能力,確保村民自治的正確方向。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切實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二是堅持正面引導,加強宣傳,營造人人參加積分制管理的濃厚氛圍,凝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三是堅持公平公正,實現積分項目全覆蓋,積分對象全參與,積分過程、積分獎勵全公開,確保積分制管理公平公正。積分制管理實施后,每位黨員干部都做到了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壓力、工作有動力,營造起黨員干部爭先創優、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有效地激發起創業熱隋,同時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更為和諧,實現了黨風帶民風的局面。
5.2 積分制的推進激發了村民群眾自身內力
首先,積分制以原來的村規民約內容作為基礎,深入開展各種選進院組、家庭、個人的評選活動,建立起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團結和諧、自力更生、熱心公益的村風,逐步達到管理科學、運行規范、基層自治的基層治理效果。其次,循序漸進地對積分制管理進行持續改進,建立起特色的激勵制度,對實現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起到促進作用。
5.3 積分制的推行激勵了村級建設與發展
積分制的推行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村集體經濟的公開公正,使按勞分配達到共享、共富目標,另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村民利益而創造共享利益,實現村級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村集體提供資源,村民采取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和資金投入等多種方式進行積分,并參與公司的分紅,村民收入得到提高,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提升,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6 結論
積分制管理把每一點、每一項村級事務日積月累地以分數的形式呈現出來,再將分數轉化為經濟利益、建立利益聯結的良性循環機制,把資源、資金、人力、公共道德、社會責任以亮分數的形式來調和村級建設中支配不平衡、利益分享不公平等問題,促進村級治理。油溪橋村積分制管理實踐表明,鄉村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就是從管理人手,創新村級治理模式,破解農村基層組織硬不起、村民群眾參與意識弱化、村級資源得不到整合利用等困境,從源頭上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參考文獻]
[1]向萍,積分制“積”出鄉村新風尚[J],當代黨員,201915)43-44.
[2]用“小積分”撬動“自強發展大力量”——湖南新化油溪橋村探索村級事務移積分評管理叨,農村工作通訊,2019(16):42-43.
[3]吳練勛,小積分換來鄉村治理大回報[J].當代廣西,2020(08):43.
[作者簡介]傅伊麗(1987-),女,湖南岳陽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