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爽

摘要:本文采用調研法、實踐法,以現代學徒制、訂單專班等為研究對象,實地追蹤校企合作共建立體化課程、活頁教材、生產性實訓課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以此為基礎,提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
1外關于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現狀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突破諸多職業教育關鍵問題的關鍵,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國外學者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企業主導模式、校企并重模式、學校主導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德國“雙元制”、美國“契約合作”、法國“學徒培訓中心”分別是以上三種模式的典型代表。Jon Whittle(2012)提出職業院校的發展不僅應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還要順應院校自身發展需求。Harald Knudsen(2015)指出職業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質量高低主要與相關利益主體有很大關系。
山東省自從2009年開始校企合作、專業共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業多數集中在商科、計算機等專業。目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有訂單班、現代學徒制及專業共建等模式。從簡單的師資、課程融入就業合作再到目前招生、課程教學、實訓及就業等五大體系全方位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寬度和深度不斷加強,但是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學校、企業各方面矛盾,使得學校及企業對校企合作、專業共建的熱情減弱。
2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從對于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現狀以及山東省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狀出現的主要問題可以看出,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尤其理論方面還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
本文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內涵和運行機制等理論為邏輯起點,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理論基礎。以此為基礎上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究,提出相應的建議及有效途徑,并以此進行有效的教學實施管理和人才培養,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完善教育體系,并促進經濟發展。
3 研究內容
3.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機電學院機械類專業為例子,以現代學徒制、訂單專班等為研究對象,實地追蹤校企合作立體化課程、活頁式教材、生產性實訓課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探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及有效途徑。
3.2 總體框架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建議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完善保障機制、強化約束機制、建立協同機制、實施有效的評價監督機制。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途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緊貼崗位,構建課程體系;加強雙師隊伍建設;加強實訓課程建設;加強工學交替、訂單培養、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校企合作實踐。
3.3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對實施和未實施現代學徒制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通過調查高職院校學生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徑和方式、對專業認同度、對口職業認同度、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程度、教師對學生影響程度,了解高職院校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其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高職院校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以機電學院機械類專業為研究基體,首先,緊貼崗位,構建柔性化課程體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進行高校課程改革。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立體化課程,整合內容,建設符合實際工作內容的活頁式教材。其次,加強雙師隊伍建設。教學工作的主體是教師。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是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師的理論水平較高,缺少實踐能力;而企業師資的實踐能力較高,但缺少理論系統化的知識梳理、授課技巧以及教師職業素養。通過高校教師半年頂崗及與企業共建工作室等途徑,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再次,加強實訓建設,實訓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大亮點。通過校企雙方共建實訓室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實訓課程的學習和學生到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實訓兩種實訓方式,重點加強生產性實訓建設和第二種實訓方式的課程建設,讓校外實訓落到實處。第四,以學校現有的現代學徒制教學班、訂單專班、生產性實訓學習等為調查和實踐對象,了解學生學習、就業的持有現狀,并了解院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為提出相關的建議提供現實基礎。
4.總結
(1)研究視角新穎。近年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培養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熱點議題和熱門話題。但是,國內有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培養還屬于新興領域,對如何有效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比較少,因此本文對這方面的研究具有新穎性。
(2)本文緊密聯系國內外新形勢、新政策,以工業4.0為背景,研究各國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的經驗,根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國情,研究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策,加強政策保障,提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的有效路徑。
(3)本文采用調研法、實踐法,以現代學徒制、訂單專班等為研究對象,實地追蹤校企合作共建立體化課程、活頁教材、生產性實訓課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以此為基礎,提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重陽,馮躍虹, 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獲黃炎培職業教育獎產教融合優秀企業獎. 石啟紅 主編,徐州教育年鑒,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120,年鑒.
[2]袁蓓,呂瞾,張歡.強產教融合,促職業教育——以機械加工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42-43.
[3]任文杰,趙友領.職業教育關于機械自動化的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6):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