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君
摘要: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成為服務于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必備技術。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促使了“智慧課堂”的產生。這改變了教師和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實施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智慧教育;中職英語;特殊教育;英語教學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概念也滲透到教育領域,信息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促使了“智慧課堂”的產生,即教育信息化。圍繞“智慧課堂”,探索特殊教育中職英語課堂信息化的應用,顯然迫在眉睫。將“智慧課堂”模式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可以進一步優化特殊教育中職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特殊教育英語教學事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一、“智慧課堂”的概念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概念也滲透到教育領域,信息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促使了“智慧課堂”的產生,即教育信息化?!爸腔壅n堂”是以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網、端"的運用,實現教學決策數據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創設有利于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通過智慧的教與學,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智慧發展。智慧課堂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提升現有數字教育系統的智慧化水平,實現教育環境的智慧化、教育資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務的智慧化,最終形成一個一體化、開放靈活、智能化的課堂。
二、如何打造“智慧課堂”
以我校英語學科為例,充分利用線上資源iSmart與學習通,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并實現個性化教學。通過iSmart平臺與學習通學習資源的自適應推送和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學生能夠直觀看到學習效果、發現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能跟進追蹤學生學習狀況,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還可通過iSmart平臺以及學習通創建試題庫、在線學習課程,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實現因材施教。如針對我校盲生可布置不同難度的聽力訓練、口語跟讀、角色扮演等高效人機互動訓練,利用其智能語音評測技術幫助學生訓練口語技能。而對聾生可進行單詞拼寫訓練,寫作等書面練習,強化學生知識記憶。智能學習平臺提供的智能批改、評分,能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壓力同時也即時反饋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使教師不局限于地點,時間對學生加以指導。由此打造泛在化學習環境,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方位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相應發生變化,“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思維已被時代拋棄,教師應與時俱進,使用信息化手段創建已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同時注重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以我校為例,教師在課前設計好課程內容,課堂上使用希沃智慧黑板,通過希沃游戲等活動加強師生互動和課程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注力。教學模式變的多樣化、趣味化。
學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可通過手持端和教師進行交流,打破了教學的時空局限性,也便于教師更好的了解學情及學生的思想動態,改善師生關系。
三、“智慧課堂”的運用及教學反饋
以安徽特教工英語學科為例,在實施“智慧課堂”過程中,教師在課前通過iSmart布置學習任務,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知識儲備;學習通平臺發布微課資源,學生自主學習本課時重點詞匯。教師通過學習平臺對學情予以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和重點;同時提前掌握知識,將課堂前移,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學習平臺發布的學習任務形式多樣,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看學生完成度較高。
課中教師運用智慧黑板發布有關英語知識的小游戲,通過交互式游戲加強師生互動;播放視頻、聽力或圖片刺激不同殘疾類型學生感官,強化知識學習;運用諸如詞典等功能豐富授課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使用學習通的搶答、投票等功能即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能得出數據反饋。
課后通過學習通、iSmart平臺推送作業,作業形式多樣,配合智能平臺功能可創建語音題、視頻題以及動手實踐作業等,學生對作業興趣大幅度提高,完成度較高。教師也能及時批改作業,并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學習現狀,深度了解學情,發現問題。對個體差異予以關注,分層布置作業,為學生制定不同學習方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通過“智慧課堂”,將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學生極大的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并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學習融入日常,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上以及課本上。師生關系也得到改善。
四、“智慧課堂”的反思
(一)構建智慧課堂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原先的講授式教學已不再適用當前的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因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計活動不斷刺激學生感官發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智慧課堂的實施要求教師更為了解和關注學情,教師不再是憑經驗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而是根據學情數據設計教學,在備課、教學、作業時適時調整教學;智慧課堂還要求教師關注個體差異,教師也通過智慧課堂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如分層教學等。
(二)教師綜合素養函待提高
在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的專業能力、信息素養能力都需提高,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錄制微課、撰寫學案、設計問題、編寫分層作業、創建網絡課程這些都成為教師的家常便飯,如果教師不能與時俱進學習新的教學技術和手段,智慧課堂將只能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適應智慧課堂的模式時,其自主性將被極大開發,潛能也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智慧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本身,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將成為學生能力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參考文獻
[1]陳婷;“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年
[2]郭曉利;曲朝陽;“互聯網+教學”背景下數據結構課程的探討與實踐[J];福建電腦;2017年01期
[3]羅萬麗;王蕊;“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設計的原則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