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勇
摘要:近年來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深入的探究,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
引言
小學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解決問題的水平。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學會運用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傳統教學更注重于灌輸與傳授課本知識,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數學的實際應用性,造成了很多學生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得到更新,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其自身的數學專業性和綜合素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然而,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數學素養的培養。教師一味地滿堂灌、填鴨式的被動式教學,讓學生喪失了主動進行解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被教師牽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長此以往學生無法養成一個良好的解題習慣。
2、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措施
2.1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拓寬解題途徑
由于小學生判斷能力較弱,容易被之前的大量練習固定思路,形成思維定式,在做越來越難的題時,容易被一些詞句所誤導。小學生的思維定式也是影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拓寬學生的解題思維,學生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靈活作答。例如,有些學生只要看到題目中有“少”“去掉”“拿走”等字樣,就開始“想當然”地以一種固定思維方式判斷其用“減法”計算;同樣,只要看到題目中有“多”“增加”“添上”這些字樣,自然也就認為是用“加法”計算。這樣的心理定式都直接對學生理解題意產生了干擾。據分析,學生容易犯這種錯誤,主要是因為低年級學生觀察不全面,認知力較差,問題只看表象,教師要訓練學生打破這種思維定式。
2.2課前導入,循循善誘
課前的導入過程,是一整節課能夠如愿高效進行的基礎,一定要詳細規劃。首先,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好奇也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會激發求知欲,更加激發其主動學習。因此課前的導入可以以一個問題開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引導其參與到課程中,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有對解決問題的渴望,才有對解決能力的提升。其次,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貼合學生實際的。
2.3構建數學模型,提升模式識別能力
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將數學問題進行模式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容易接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快速地對數學模式進行檢索,能夠正確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將數學模式進行推廣,讓學生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問題。例如,在下列問題的求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中去發現具有概括性意義的思想方法。“正方形ABCD的頂點A為圓的中心。邊長為圓S的半徑,已知S正=10cm2,求圓形的面積?”因為圓的面積需要根據半徑求得,因此部分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會去求半徑的長度,但是由于已知r2為10,有的學生會認為r=10/2=5,導致面積求解出現錯誤。這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問題遷移能力,對半徑的值過于糾結的原因,忽視了將r2看作為一個整體。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明白了無需求出半徑就能得到結果。進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圓的面積與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提煉出整體代入的解題思想,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以正方形某一頂點為圓心,以邊長為半徑的圓的面積為正方形面積與Π的乘積。模型構建的過程是一個觀察、分析、抽象推理的過程,教師通過與學生共同發現、推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4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選擇數學問題的素材,使數學素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實現現實生活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有些學生因為理解不了題目意思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題方法,所以學習數學的興趣一直不高。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和檢查問題,讓學生將自己視為情境中的主角,體驗問題表現出的生活情境,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問題的實質。所以,在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融入具體情境中,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問題的含義,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教材中編排的大量情境圖,如分水果、運動會、小游戲、商店購物等,為解決問題的教學提供了具體而豐富的生活情境。教師從熟悉的現實背景中引出數學問題,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明白解決問題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個體存在差異,學生不能完全熟悉和理解所有的情境,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體驗情境,以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2.5課后總結,歸納提升
真相只有一個,答案也只有一個,但破案手段很多,解題方法也不可能只有一種。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小升初的考試,許多教師往往會教給他們“提分寶典—解題套路和技巧”,只有遇到這類題就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不能否認總結規律也十分重要,但不能太過于肯定。只有一種套路往往會封殺學生的其他解題方法,限制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會使他們喪失對通過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追求,這樣對解題提分尚有風險,更無法起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作用。因此課后要及時總結,肯定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結語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抽象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教會每個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問題,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在數學課堂上,只有將知識和生活相結合,才能讓大家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才可以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艷園.數學情景與提出問題教學對學生數學化能力的培養[J].宜春學院學報,2013(12).
[2]蔡青松.淺談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4(4)
[3]陳惠芬.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教師,2015(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