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磊
摘要:與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比,很多學生對數學更感興趣,而數學往往難以理解,但有一部分學生害怕數學,所以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是不容易的。《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高數學興趣提出了要求:“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學生;數學;興趣;培養;策略;方法
一、讓活動激發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百分比知識時,老師讓學生收集商品的瓶子和包裝上的百分比;收集日常生活中百分比,然后問學生們解釋意義。又如:講授《比的意義一課》時候,可以安排用學生測量自身的身體部分比例,如拳頭的周長與腳長之比是1:1,身高與胸圍的長度之比為2:1,身高與腳長之比為7:1,體重與血液重量的比為13:1,你可以使用比的知識來解決與這些有趣的比?學生興趣高,動手實踐積極。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他們的思維發展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通過使用學習工具進行操作,幫助學生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從動手操作到語言敘述,從語言敘述到公式,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到一般的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全程參與知識的獲取,積極主動地學習,嘗到了探索知識的樂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教材有其自身的特點,包含著豐富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教師應該探究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固有的潛在作用,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和學生競爭看誰能很快做出判斷。學生們對老師的“秘密”產生了興趣,渴望學習,強烈的求知欲已經成為一種對知識的“自我需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各種場景的創建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多媒體設計場景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課外活動尋找興趣
在課外活動中尋找興趣。課外活動可以創造一個非常自由、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因此比課堂教學更開放,更有利于個性化教學。如開展數學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探索教學規律,發現規律,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通過數學文化的影響,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知識,如古老的數學計算方法,數學符號的來源,數學家的生活,詩詞中的數學,讓學生體驗豐富的數學世界。
四、在“美”中感悟興趣
數學美不同于美術中的線條、形狀、色彩的視覺美,不同于體育中的形體、動作、力量美,不同于各種聲音、節奏、旋律中的聽覺美。數學本身的內在美是壯麗的,充分挖掘數學中的美,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數學中的對稱圖形中,展示出一幅美麗的對稱圖畫,在老師的表揚指導下學生們說:為什么人們說這些圖形是美麗的,就是對稱在數學中的神奇力量。使學生通過美的現象,感知數學的對稱美。在加法結合律的教學中,語言表述如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第三個數相加;或先將后兩個數相加,再將第一個數相加,其和不變。用字母表示(A+B)+C= A +( B + C),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用數學方法表達過于簡潔,從而實現了數學的簡潔之美。當然,數學中存在著很多美(如統一美、奇異美等),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美的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激勵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
有人說,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感,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勵進一步努力來獲得成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快樂和良好的視覺,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比如: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應設計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業,使大多數學生能得到相應的結果,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如果5□6 > 538,□可以是(?)。對于學習困難學生只能要求填寫幾個,對于中等學生可以填寫全部,對于優秀生應該用概述的方法,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這種鍛煉形式讓差生吃飽,適中的學生吃飽,優秀的學生吃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每次活動后要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來讓學生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因為,成功是人類心靈深處的需求。小學生非常關心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評價,尤其是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取得進步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慢慢積累和影響。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對學好數學有很強的信心,會堅持不懈地學習數學知識。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兼顧趣味性、層次性和針對性,有必要引入游戲教學,創設生活情境,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重視多媒體的運用,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17年.
4. 傅道春主編,《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