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霞
摘 要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白白等待。要讓學生在等待中積聚,在等待中發展。等待的另一個側面就是觀察,老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觀察學生的不足之處。在觀察中發現到學生的不足,轉化思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實學生的學習狀態。小學生的思維,總是能帶來一些意外之喜,要讓小學生能夠去敢想敢做,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思維、促進自己學習效率的提高。本文意在探討如何在等待中讓小學生的思維綻放光彩。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思維;等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197-02
數學思維的開發和利用是需要一個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數學的思維是需要不斷的去開采、不斷的去激發。老師要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能夠不斷地激發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的活躍。老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在等待中去發展自己的思維,促進自己的數學學習的更好。老師也要學會在等待中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能夠綻放自己的閃光一面。
一、在等待中激發小學學生數學思維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等待是一個漫長卻又不漫長的詞匯,只有利用好等待這個過程,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發展。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如果能好好等待,能夠好好地去聽聽別人的看法,認真地去注意老師的重點,那么這個等待地過程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而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是一直運轉的,是一直跟著其他學生或者老師在不斷激發的。所以等待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效率的提高是依賴于學生的,只有每一個學生集中自己的一切注意力,認真聽取老師的知識,才能夠使效率提高。不論學生去聽講還是去做題都應該有自己的思維在里面,都應該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解答。等待中就可以讓學生去好好地考慮自己的想法,好好地思索自己的看法,能夠讓這個過程中是有效率的,只有學會等待,才能在數學的學習中厚積薄發,去尋找自己的思維模式,開采更多的解題辦法,讓數學學習更加高效。
(三)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多去等一等學生,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能夠去尋找更多的辦法去解答這個題目。那么就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找到自己的自信心,有底氣地去思考每一個問題,解答每個題目。能夠讓學生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只有充足的自信心去學好數學,才能夠讓數學的學習越來越好。
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等待”具體應用措施
(一)在小組學習中“等待”促進數學的學習。小組學習是一個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要讓學生學會去等待,在等待中發展,多去聽取別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數學更加高效的學習。例如,在《正負數》的學習中,這節課可以很好地利用小組學習的這種模式去進行,那么首先就要先分好小組,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小組去討論交流。課程的開始,老師要先讓學生來以小組單位來講解這節課的知識。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生提前預習,了解好這節課的相關內容,對本節課的重點有一個大致了解,才能很好地去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一些自我分析。老師也可以給學生留出五分鐘的討論時間,讓他們討論一下自己預習時遇到的問題或者是不懂的地方,相互借鑒分析一下。接著選出一個組內關于這節課學習相對較好的學生來代表這個組闡述一下關于這節課內容的重點知識。老師要選2到3個小組進行闡述,讓其他沒有進行闡述的小組的學生等待,讓他們進行最后的補充性發言。然后針對“生活中的負數”這節課的內容中有哪些是自己小組提煉的精華內容或者是其他小組在講解的過程中沒有講到的遺漏知識點,讓沒有被挑選到的小組的學生來說一下。這樣的補充發言是需要非常厚實的數學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而且也會直接檢驗這個小組在發散思維方面的實力,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聽取其他小組的講解。在這些小組的發言中,同樣也可以讓這些發過言的小組的學生進行等待的過程,然后聽取自己小組在講解時遺漏的知識,進行補充、豐富,讓自己小組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下來基本上一些知識點都會涉及到,老師所要補充的東西也會減少很多,那么老師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就可以給學生們安排一些針對性的題,讓他們在課上的時候練習一下,當堂檢測。老師這個時候就可以有詢問一下學生們是需要給他們時間進行再一次學習,還是直接就檢測。那么無論學生直接檢測還是再一次進行學習,都會讓學生對于這節課的知識掌握得更加到位,更加的有效率。這樣學生也會在自己的大腦里意識到等待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過程,是一個更加充實和豐富自己的過程,是一個需要認真聽取的過程。
(二)在搶答問題中“等待”進數學學習。搶答問題是非常考驗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過程,因為在短時間內激發好自己的思維,組織好答案進行回答,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這個環節也是檢驗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是否認真?是否能將知識掌握到位?是否掌握的全面?老師要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學會等待學會在等待中激發思維,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乘法”時,老師讓學生知道這節課要進行搶答,所以一定要好好聽講。如果在老師前面的講解過程中學生可以認真地去聽講,那么后面的搶答環節學生也能夠很順利地去完成。小學階段,學生一般都很喜歡這種有挑戰性的環節,他們很喜歡新鮮的事物。這樣一個搶答環節的設置也是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老師在前面的講解內容過程中,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去等待的過程,而在這個等待過程中學生是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去等待的,去好好地聽課、好好地學習、好好地掌握全部的課程內容,讓自己在后面的搶答中能夠大放異彩。學生也都有一顆好勝心的,他們想要在眾多學生面前表現自己,發揮自己的實力。而且老師后面問題的設置也應該由簡到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一點一點的去上升難度,讓學生能夠在等待中激發自己的思維,能夠更加快速地去想自己是否能回答出來這個問題。等老師將這節課內容全部講解完畢之后,老師要詢問一下學生是否準備好去介紹后面的搶答挑戰,然后老師開始翻動題目頁面,讓學生在這個高度緊張的過程中快速地去組織自己的語言,去思考這些問題,運用到的數學知識。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讓其他學生去等待回答,等待下一個問題的出現,這個等待是會很焦灼的,就是會讓學生在心里產生一種非常緊迫的感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調動全部的數學知識。這樣在搶答和等待中構成的數學課堂,是會讓數學的學習效率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舉行數學“等待”分享大會。老師要學會去和學生分享自己在某個階段實行的某個教學策略,讓他們可以理解自己實行這種策略的初心,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去學習數學,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老師要舉行一個可以分享等待策略的會議,能夠讓這個會議將老師的想法說給學生們,讓學生們能夠更加了解老師的想法,更加了解等待策略的意義和利處。等待這個教學策略,可能一些學生不會怎么去理解,那么老師就應該讓他們去理解。讓學生的思維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緊跟老師的思維,將兩種思維融合到一起,提升更大思維的發展空間。
三、結束語
每個小學的學生都希望在自己學習的時候能夠發揮到自己的精彩之處,能夠讓自己在思考時得到別人的賞識,得到老師的關注。這個是需要自己去搏斗回來的,所以學生要學會在等待中充實自己,在慢慢地積累中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在關鍵時刻綻放出自己的光芒,激發自己更好的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小麗.深度學習:從“思維缺席”到“思維通透”[J].小學教學參考,2020(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