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梅
摘? ?要: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突飛猛進,教育信息化早已深入高職教育的方方面面。高職英語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力保證。本文指出了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必要性,在分析信息素養現狀的同時,提出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水平提高。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師? ?信息化教育? ?信息素養? ?提升策略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信息素養”已成為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高職英語教師應順應新時代要求,主動適應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更新傳統教育觀念,重塑教師角色,提升信息素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代社會需求,培養出符合信息化時代要求的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一、高職英語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從國家教育政策層面看,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的要求,推動廣大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是信息化時代的內在要求,是現代高職信息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符合新時代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信息化已經融入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00后”高職學生更是如此。傳統的“書本+課堂”的學習模式已然不再適合信息時代的他們,他們熱衷于現代信息技術,喜歡從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中搜集材料,樂于使用琳瑯滿目的移動學習設備隨時隨地學習,更喜歡多種多樣的APP學習軟件帶來的新鮮與樂趣,這樣的學習體驗儼然成為他們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需求,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與效率。高職英語教師提高信息素養迫在眉睫,應有能力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投學生之所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有效學習英語的同時,提高信息素養。
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師生獲得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寬,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上在線資源自主學習英語,教師可利用國內外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優化英語線上線下課堂,增加課堂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然而,網上資源花樣繁多,水平參差不齊,高職英語教師要具有對網絡資源的鑒別、篩選及整合的能力,為學生推送適當的英語學習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教師較高的信息素養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前提保證,提高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志在必行。
3.實現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多樣化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高職英語課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讓英語學習無處不在、無處不能。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整合豐富教學資源,如何合理使用在線教學平臺,如何活用各種教學應用程序,如何將高職英語課堂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都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的必經之路。
二、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問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對70名高職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從三個方面將調查結果簡要總結如下:
1.高職英語教師信息意識普遍增強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教育的逐步推廣,教師們的信息意識得到了明顯強化。調查顯示,100%的教師能夠意識到信息素養對高職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課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88%的教師習慣在備課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整合相關學習資源。86%的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至少一種學習平臺或手機APP輔助教學。通過互聯網布置在線作業、在線答疑、在線交流互動等方式也是高職英語教師們經常使用的教學互動方式。
然而,只有不到30%的教師表示在已有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會主動探索發現新的信息技術,更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幾乎沒有教師考慮過嘗試制作相關英語教學軟件。可以說,高職英語教師普遍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但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并沒有能力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2.高職英語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亟待提高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主要包括搜集、鑒別、整理網絡教學材料,靈活使用教學平臺與各種應用軟件,熟練操作各種信息設備輔助教學,利用英語制作各種教學資源,如電子課件,微課及相關音視頻材料等。
調查顯示,72%的教師表示具有搜集、鑒別、整理網絡教學資源的能力,其中只有不到20%的教師表示會對這些資源進行進一步加工。也就是說,教師在網絡教學資源的獲取上基本采取“拿來主義”,照搬使用,必將降低網絡材料與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的適合度。在問其為何不進行加工改造時,88%以上的教師給出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修改這一技術問題。在各種信息設備的操作上,絕大多數教師表現較好,但僅限于常用的有限的幾種功能,缺乏對平臺或軟件的深入研究與利用。
90%以上的教師認為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制作電子課件,但只有不到40%的教師認為自己擅長電子課件的制作,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的電子課件制作水平處于合格水平。至于音視頻及英語微課的制作,80%以上的教師認為以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無法制作出優秀的微課,并表示對微課的制作不夠了解。
3.高職英語教師提升信息素養途徑仍需拓寬
大多數被調查的英語教師愿意通過各種途徑提升信息素養,目前最直接的提升途徑多為學校相關培訓。但這些培訓往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碎片化,單一性、一鍋燴”等問題。教師們的信息素養水平參差不齊,這樣的培訓方式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效果甚微。超過一半的教師表示無法列出三種以上的提高信息素養的途徑,表明教師們對于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無所適從與無能為力。因此,拓寬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途徑是當前研究的重要環節。
三、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及時了解高職英語教學方面的信息技術運用現狀,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及時更新教學手段與方法,并用于實踐教學中。
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主要包括自我提升和外部支持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提高信息素養。
1.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自我提升
(1)教師日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
在信息搜集上,教師要時時關注與高職英語教學相關網站、講座、論壇等網絡資源,盡可能多地拓展積累信息渠道,開闊視野。在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教師不應滿足于平臺或軟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要善于開發相關軟件的功能,利用平臺或軟件交流群與有經驗的教師交流學習,充分利用平臺軟件的各項功能服務于高職英語教學。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教師應積極參加網絡課程,例如認真學習相關慕課、微課、網絡公開課等,并與授課教師多多交流,提出問題,多向別人請教,共同探討,互相幫助,從而提升信息素養。
(2)教師實踐教學中的自我反思
通過自主學習,教師學到新的信息技術以幫助高職英語教學。教師應把學習成果大膽地應用于高職英語課堂上,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新型教學方式,反思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英語教學與學生的英語學習。反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術能否有效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效果,避免為了應用技術而用技術。教師還應反思新型教學方法能否真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能否如愿提高高職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2.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外部支持
(1)信息化校園建設
提升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開展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校園建設是基礎。信息化校園可以為教師提供滿足師生信息化學習的網絡環境,保證智慧教室、物聯網、在線平臺等信息化硬件設施齊全,為教師提高信息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電子圖書館、語音實訓室建設還為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在信息化校園建設中,學??筛鶕W生的需求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高職英語教育網站,開發有效的APP軟件,為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
(2)保證長期有效的信息素養培訓
學校培訓仍然是高職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要避免培訓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碎片化,單一性,一鍋燴”的問題。第一,針對培訓“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培訓模式應多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注重教師的實踐操作,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檢測。第二,培訓應避免“碎片化”的問題,注重培訓的系統性,讓培訓內容循序漸進,避免重復培訓相似內容。第三,實現培訓模式多樣化,不要只局限在“請進來”的模式,即邀請專家進校進行專題講座的單一模式。高職英語教師也可以“走出去”,多參加相關信息素養提升交流活動,到企業體驗等。第四,現在信息素養培訓“大鍋燴”現象嚴重。要實現培訓項目專業化,培訓內容靈活實用。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主題的培訓項目,將培訓內容與高職英語教學有機融合,以滿足信息素養提升的要求。
四、結語
信息化教育時代,高職英語教師作為英語課堂的組織者,不斷提升信息素養是時代的要求。增強信息意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將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有機結合是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關鍵。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了,高職英語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應主動增強信息意識,與時俱進,大膽實踐,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進課堂教學,同時學校應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不斷探索有效提升英語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策略,幫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與升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 0425_334188.html,2018-04-18.
[2]章麗.“互聯網+”背景與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J].文教資料,2019(29):133-134+149.
[3]王軼.“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信息素養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3):109-114.
[4]曹洋波.信息技術新時代下的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困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63-64.
本文為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20-409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