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寧 初曉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核心素養及雙創教育的概念和內涵,得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和異同,并系統地分析如今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高校自身優勢和特色,論述雙創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如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推進、統領課程改革與建設,為我國高校雙創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核心素養? ?雙創教育
一、核心素養和雙創教育的概念和內涵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涵
“核心素養”英文為“key competence”,“key”意為“主要的、關鍵的、舉足輕重的”,“competence”意為“能力、雄心、素養”,這兩個詞合起即核心素養。可見這個詞的重要性,不單單承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還代表著能力、厚積薄發的雄心、素質素養。“核心素養”最早出現在國際組織——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中(OECD)和歐盟理事會的研究報告中,主要起源于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兩次報告都力圖以國際組織為中心,向世界范圍內傳播“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各個國家和地區對“key competence”的解釋和稱謂不盡相同。例如在美國的一個組織稱“key competence”為“21st Century Skills”,即二十一世紀技能,在中國香港將“key competence”稱為“共通能力”,即英文的“general capabilities”,在澳大利亞將“核心素養”定義為“綜合能力”。
本文探討的核心素養的定義是基于人的教育,從終身學習的目標出發,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持久的、必不可少的素養。“核心素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為關鍵,核心素養不是隨便的、單一的、普遍的素養,也不是幾個要素的簡單疊加。相反是面對復雜多元的社會潮流和未來世界的主導能力、關鍵能力,是極具競爭力的一種能力。主要是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能力;第二為綜合,“核心素養”的內涵相比“基本能力”從范圍方面說更加廣泛,基本能力僅僅指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及科學與人文素養的能力。但是“核心素養”還囊括了知識、能力和態度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涵蓋了穩定的特質、學習結果(如知識和技能)、信念價值系統、習慣和其他心理特征;第三為全面和整體,“核心素養”相比“基本能力”而言,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整體性,包含知識、技能、能力、態度。
(二)雙創教育的概念和內涵
“雙創教育”即“創新創業教育”,首次出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英文為“Enterprise Education”。“Enterprise”意為“事業心、進取心、冒險精神、積極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除了學習及相關的社會實踐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創新本領。我國政府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倡導“創業教育”。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進一步拓展創業教育的內涵,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及相關的創業能力”,為學生持久的學習創造條件并且打下基礎。
雙創教育有以下三個內涵:首先,創新創業教育的根基是“創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要有創業的能力。就目前的社會來講,可以開展跨境電商或創辦企業,創辦企業的最終目的是懂得如何可持續發展,學會讓企業長久地運作和發展下去;其次,這種教育模式并非單純的學科教育,更注重培養未來的新型創新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的力量;最后,這種教學理念以教學教育為基礎,通過高校課堂教學內容、方式等的發展、變化及改革,激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質,讓他們能夠自由發展,激發創新創業能力,靈活地適應社會的變化,推進個人乃至社會的進步。
(三)核心素養與雙創教育的關系和異同
從本質上看,“以人為本”是核心素養和雙創教育的本質。“核心素養”側重于研究“應該培養出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出一個全方位發展的人”,這種教育理念更像是一種教育的頂層。核心素養的實現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這一關鍵素養的實現,促進個人發展,社會的運作更加流暢。我國社會目前正在加強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養成必然離不開核心素養的學習。同時,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雙創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激發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和激發大學生的潛能,靈活應用思維和創新創造思維,讓教育者獲得更好的發展。這些理念和核心素養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最終目的都是個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背景上看,核心素養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在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衍生出來的。知識經濟興起同樣對教育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舊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意識、內容及形式等各個方面都與新時代不相匹配,必然要退出歷史舞臺。核心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在共同的歷史作用下發展出來的,從方式上看,兩者都以教育教學改革方式推進,以轉變觀念為先導,以課程與教學改革為核心。
從內涵上看,創新創業教育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又是創新創業素養的主要支撐,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2005年之后,歐盟、美國先后提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學習和創新技能”,指創造力和創新、批判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培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與問題解決等七大素養,為各國際組織和經濟體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核心素養。可見雙創教育是一種核心素養教育,是個人和社會需要的。
二、高校學生雙創教育的現狀
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我國傳統觀念和教育方式下,很難培養出具有核心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筆者通過相關文獻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國內雙創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雙創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雙創課程體系沒有形成涵蓋創意、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完整鏈條。部分高校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街,都為學生創業提供了保障。但僅僅有這些地點保障是不夠的,高校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創業意識,將課本理論應用到社會實踐,平時應該舉辦一些創新創業的講座,通過創業成功人士的例子激勵學生。
(二)雙創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不緊密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孵化必須以堅實的文化素養為基石,核心在于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嚴謹的科學精神。通過相關文獻研究調查發現,在課堂知識這一塊,教師講授的文化部分比較少,主要偏重實踐部分,任何一項能力的發展必須以牢固的文化底蘊為支撐,失去文化底蘊的支撐,必然是空殼,毫無用處。所以創新創業教育一定要和中國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價值。
(三)雙創教育課程內容同質化
由于對課程目標認識不清,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同質化、碎片化,能力和素養被弱化、邊緣化。高校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是比較分散的、碎片化的、不夠系統的,因此不能很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學生無法將知識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所以,理論的學習一定要系統化、整體化。
(四)雙創教育教學方式形式化
課堂“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創新”的現狀還未能根本改變,雙創課程未真正體現創新創業的精神內核。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系統理論的講授,缺乏實踐經驗,這就要求各級學院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名人的講座,到創造基地進行學習,學校也可以和各企業長期合作,分配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高校學生雙創教育教學改革中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雙創教育教學要和本專業的課程學習融會貫通
本科大學課程的設置一定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除了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課之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有所成。與此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重新組建學習內容,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在不斷學習中讓學生真正體會雙創的實際意義。
(二)雙創教育教學改革一定要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只有以文化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才是最具推動作用的、最有價值的。從古至今,每一項事情的發展必然離不開“仁、義、禮、智、信”。當今時代一定要將“仁”的理念貫穿在創業中,要懂得用仁愛的態度對待同事,仁者愛人,才有利于創業團體齊心協力,共同進步;在創業中懂得以禮服人、以德服人,才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重中之重是“誠信”,誠信是恪守信用準則的基本素養。
(三)將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專業課中
只有將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各個學科課程中,學生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種理念,這樣的學習和引導才是全方位的、系統的。在醫學院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創新創業的思想理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組建團隊、籌建醫院和診所的想法。在工商管理教學課上,加強校企合作、校內實踐平臺并且組織工商管理學科創業大賽,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
(四)課堂教學中運用情景和體驗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學會利用教室場景,本著以“創新創業活動和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場景,親身體驗。例如:通過模擬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提前適應。體驗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將真實情景和創新理念結合,增強創新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創新能力和創新熱情。
總之,高校學生要培養核心素養和雙創教育,使兩者融會貫通,必然要立足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針對問題突出特色。學校方面,優化學校師資隊伍,增加與外界企業的合作交流;教師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方面,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校的實習和見習項目。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二十一世紀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
[2]劉堅,魏銳,劉晟,劉霞,方檀香,陳有義.《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
[3]石鷗.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
[4]趙本綱.基于素質教育的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長沙部分高職院校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11).
課題來源:本論文為湖南省教育廳2019年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培育大學生核心素養的雙創教育的教學改革研究”(湘教通〔2019〕291號,編號1011)的成果之一。
通訊作者:初?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