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根據高職院校藝術專業所開設的《信息圖形設計》課程教學設計,分為課程設計定位、課堂實施(案例引導舉例)及教學反思三部分進行探討。旨在應國家教育部要求,以德樹人,以德育人,對專業課進行“課程思政”融合,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人格培養與技能培養雙重完善達標。
【關鍵詞】思政元素文化自信;信息圖形設計;教學設計
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最新要求,將思想政治融入專業課課程設計,開展課堂實施。 《信息圖形設計》作為高職藝術類課程,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情分析,提出素質目標,依據實際工作任務導向、職業標準及任務難度梯度,靈活運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將課程重新統籌布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素養培養/思政元素潛移默化融入課堂。
1.課程設計定位
1.1課程性質與目標。授課對象是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三年級畢業生,職業能力拓展課程(4學分80學時),先修課程《網絡廣告設計》等、后續課程《展示設計》等。信息圖形設計是指將數據、信息或知識以可視化形式展現(區別于自動生成圖表),并賦予主題性個性化演繹。如圖解新聞、數據報告、行業分析等。
學情分析:作為藝術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關心時事,對古老傳統美術存有好奇心。熟練使用ps,ai平面制圖軟件,處理信息數據分析比較能力較弱,圖形設計美學素養較強。
教學目標:素質目標(含職業素養):①以人為本、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傳承創新意識與設計能力;②前沿設計的把握與預測能力;③數據分析能力;④靈活應變能力;工匠精神與團隊協調能力;⑤環保成本意識。知識目標:①信息圖的基本知識;②市場調查分析法③信息圖形及符號設計表現技巧④移動終端移動媒體特性與發布流程。能力目標:①進行數據收集/分析;②做出合理框架搭建、思維導圖設計;③二維圖形類設計軟件使用④能h5類網絡平臺編輯與發布
1.2學習情境設計。信息圖形設計課程根據信息圖分類與難易度,分為四個教學情境設計如下
1.3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手段主要在調研和發布中體現交流評價模擬流程中。軟、硬件:校園網、教室電腦、師生手機移動平臺。整合資源:①職教云平臺、云課堂(課前課中課后)②手機app涂色軟件(模擬工藝流程)+抖音視頻教學案例③(鏑數)網站信息圖制作軟件模板微信調查問卷發布、h5網頁編輯器易企秀(發布)。
1.4課堂教學方法與舉措。結合課堂要求,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了解目前某事物或行業發展水平,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激發愛國熱情,文化自信。課程內容項目調研,運用“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原理分析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話題引發創業項目,通過團隊合作,實現自我價值。結合信息圖設計的風格特點,個性化表達的價值。
2.課堂實施(案例引導舉例)
以第三個項目圖解信息圖設計-信息圖框架搭建流程(2課時為例)唐卡主題,在課堂中通過蘊含思政元素典型案例融入專業技能實踐中,簡要體現教學步驟與簡要內容等。
(1)項目導入:(背景)15分鐘
思政元素:愛國與社會責任感意識。
提問1:“什么樣設計師是優秀的設計師”?
案例1和2:通過《唐卡》電影視頻及國寶檔案片段案例,文化背景探討。
思政元素:民族團結意識。西藏是絲綢之路重地,唐卡是西藏地區的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了解其淵源/題材涅槃成佛等,包含鮮明的善惡觀念和豐富的倫理思想。
案例3:文化扶貧技藝傳承新聞事件案例,了解產業動態。思政元素:“文化產業化”及扶貧意識。
(2)實施/訓練25分鐘
案例4:唐卡繪畫技藝流程照片資料等,app涂色軟件體驗工藝流程。思政元素:愛崗敬業精神。通過唐卡嚴格而復雜的原始化手工藝工序,了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吃苦耐勞,一絲不茍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環保意識。染色環節,采用艷麗色彩顏料都是植物及礦石等提取。
案例5:獲獎作品《唐卡造像原理》圖文了解信息圖解比例法。思政元素:中西文化貫通意識。運用信息圖解法則分析《唐卡造像原理》獲獎作品。如何利用西方現代度量尺度的概念將佛教人物的比例可視化,工藝可視化。
課堂討論 30分鐘
思政元素:愛國愛家鄉意識
提問2同學家鄉本地有何傳統手工藝?同學回答討論
思政元素:傳統產業轉化創新意識:提問3學生并與之與討論是否知曉天津傳統文化有什么,關注當地賽事《天津旅游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培養社會價值認同感。思政元素:依法治國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告知學生遵循知識產權相關《專利法》等,設計一定要原創。思政元素:團隊合作。要求學生分組確定主題,后期準備進行數據調查問卷設計與分析報告。
總結略課后作業略 主題確定評估略 20分鐘
3.教學反思
除專業教材外,輔助教材融入國學、朱熹《四書集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等,以及民間傳統美德故事、新時代榜樣事跡、時事政治等,將傳統文化、民生思想、人生觀價值觀等完全融入課堂中。正能量價值主題篩選特別是創業項目,在數據的采集與解決方案有一定難度。另外,信息圖重要性與必要性,不是短時間了解的,需要長期步入社會實踐項目才能更好理解,信息提煉與信息圖的主題性個性化表達需要反復錘煉。
參考文獻:
[1]常寧,馬軍.基于“素養為本”的數學課程課堂教學的設計[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10). 課題項目:本文系天津職業大學2017年度校基金項目《高職院校廉政文化海報設計思維研究》(人文資助),編號:20172109,主持人:趙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