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菁
【摘 要】計算是數學科目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也是生活中最為實用的生活技能,所以在小學階段陪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課標曾明確指出,計算能力是指,小學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運算規則,正確的計算的能力,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對于學生正確理解計算法則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會運用法則得出正確計算結果,還應該要求學生能通過計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第一學段;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教師應該在實踐中提高正處在第一學段的小學生們的計算能力,具體應該結合課上與課下,課上主要是學習計算知識,課下主要是做聯系題,對于這個學段的小學生來講,課上的學習和課下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兩大重點教學內容細分成樂趣教學、理論教學、鍛煉教學。以下我針對這幾點談一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教學
通過數名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發現,在給處在第一學段小學生講授數學計算課的時候,教師應該把數學計算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生活情景的教學氛圍。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計算甚至是數學這一科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就把原本重復、枯燥、乏味、機械的計算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們自己主動積極地去思考數學中的問題,或者尋找數學中的知識點。提高了學生們對于計算方面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添加一些有趣味的因素來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計算的興趣。
二、理論教學
新課標曾明確指出,處在第一學段的小學生的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們對計算算法的理解。處在這一學段的小學生們,在計算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對于計算的原理不是很理解,只是機械的去做題,或者是貌似這道題是算會了,但是,不理解這道題是怎么算出來的等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出現在,個別教師和家長急功近利。孩子不理解數學的計算原理只會照葫蘆畫瓢,這樣完全鍛煉不到處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展。所以,在計算方面,老師要重點的培養學生們對于算法的理解,讓學生們把習題與知識點可以相應的融匯貫通起來。
比如,這節課講的是,三位數的加減法。處在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并不可能快速的運用口算,算出三位數的加減法,這樣就需要用到豎式的方法來計算。這個豎式是怎么列的,如何進位,與乘除法的列式有什么區別,這都是小學生需要理解的計算原理,教師應該徹底讓學生了解,這么算是為什么,分多個步驟讓學生列豎式,而不是讓學生一步寫完。這樣的分部式設計,不僅讓學生徹底的了解數學計算的基本原理,培養了學生主動提問,大膽創新的數學基本能力。
三、不斷練習,溫故知新
關于數學計算題的練習,我們可以分為幾種方式去練習,主要是,每天一篇題、整理錯題、課外的延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學習習慣。
(一)每天一篇題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所處的年級,以及在這個年級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特點進行研究。制備一套具有教師特色并且有效的計算能力培養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每天一套題。根據艾賓浩斯曲線我們可以知道,在學生學習了新的知識以后,之前學過的舊知識如果不進行復習就容易被遺忘。而且遺忘的特點就是先快后慢,所以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督促學生不斷的對舊知識進行復習,這樣可以大大的減小學生對于重要知識點的遺忘。
(二)整理錯題
整理錯題,是許多著名的教育學家研究出來的良好的教育方法。現在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有的人運用題海戰術,但是題海戰術,并不適用于小學生,因為題海戰術容易造成孩子們身心疲憊,而且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復習,題海戰術只是浪費時間的一種行為。對處于這一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每天可以少做一點計算題,但是一定要把錯題整理出來并不斷的復習。
(三)課外延伸
對于課外延伸,并不是教授小學生其他多么難的數學知識。而是教師在講授加法的同時,可以簡單的給同學們出兩道較為容易的減法計算題。不是今天學什么就完全的機械的練什么。并不是今天學什么就這種方法寫作業。這樣就能鍛煉孩子對于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數學方法的判斷能力。不會造成學生的一種,計算方法都會,但是不知道運用到哪種題上的習慣。
(四)鼓勵學生加強實踐基礎技能的訓練
在計算實踐中,加強基本技能培訓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這反映了學生缺乏基本的計算技能。在實踐中,我們需要采取措施加強培訓。另外,在計算練習中,有必要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常規的東西,以便他們可以利用基礎知識熟練地進行計算,并不斷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此外,計算活動的形式應多樣化,但是一定程度上要注意練習次數。如果我們不注意實踐的質量,就會適得其反。一些學生缺乏努力學習和拼搏的精神。計算本身很無聊,沒有樂趣。當學生遇到大量問題時,學生容易急躁并且不愿進行計算,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對問題數量的控制,其次,計算形式要多樣化。
(五)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估算和書面計算的基礎。口算的準確性和速度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在設計口算練習時,我們應該從淺到深進行設計,并逐步改進它們,包括一些簡單的計算問題。經常練習口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呢?我認為應該加強基本的口算,為口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部分著重于20以內的加減法,簡單的乘法和除法,并著重于訓練形式以激發學生對口算的興趣。例如游戲,比賽,紙牌,搶答等小組游戲,我們應注意探索規則并提高口算的速度。在培訓中,我們必須循序漸進,注意老師的指導和示范,腳踏實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增強口算能力意識,養成口算習慣,加強綜合訓練。口算能力的培養應具有毅力。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精度的保證。首先,需要學生按順序檢查計算結果。其次,計算過程應嚴格規范。解決問題時,要求學生使用標準的計算格式,包括整潔的文字,完善的思路和干凈的紙張,甚至連草稿都應該整齊,清晰。當學生在計算中犯錯誤時,他們不僅必須檢查計算過程,還必須在草稿中找到錯誤。學生應養成自我檢查計算的習慣。經過長期培訓,學生可以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們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如及時規范認真正確地做題。
五、培養學生信心
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強烈學習信心。在計算時,要求學生在數據量很大且步驟很多時,應逐步進行分析和計算。在課堂上,請基礎較差的同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課堂外,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個人指導,逐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稱贊和鼓勵,樹立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后,讓學生追求靈活性。為了簡化計算,應訓練學生合理使用算法并靈活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此感到滿意,而是可以進一步加深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會遇到略有變化的問題也不會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時,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了訓練。每個學生都與眾不同。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采取相應的對策,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和計算精度。
六、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計算方面,教師應該在趣味上動腦筋,在理論知識的理解上多講解,在練習上多督促學生,通過廣大老師在教學上的用心與努力,一定會使處在第一學段的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越來越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太炎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