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摘要:以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為切入點,結合H市農民大學生培養實踐展開了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分析了電大網絡教學的現狀,提出了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構建措施,通過對學習者探究精神的培養、協作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習者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重視和提高網絡教學平臺的主體互動,從而更好地實現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構建;主體參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254-02
1 引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浪潮興起的時代,也是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使現代教育不得不進行變革。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進入新時代,中央更是將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工程。面對中國高等教育及優質學習資源供求失衡,遠程網絡教學得到更大程度普及,國家大力提倡開放教育模式,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條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方式,將以往傳統教學模式轉變成現代遠程教學模式,讓學習者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中自由進行討論與交流,更好適應開放式教學,逐漸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 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的現狀和實踐
現代遠程教育通常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過程廣泛運用網絡課程課件,較多的情況是師生不在同一個空間下進行網絡教學或利用課件+線下導學管理。從學習模式上看,可以是網課資源自主學習,也可以是一種以干預機制強化的雙師模式,即利用班級云平臺建立學習的互動課堂,網課教師是錄播課程資源,而班級云平臺老師與學習者同時在線,約定課程集體學習時間,此時主要由平臺導學老師負責實時交流回答問詢,這對導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師生有更好的配合度才能順利進行,以使學習活動可以遠程開展。很顯然,這在對學習者和教學組織者或導學老師的要求會區別于傳統教學要求。目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后發展地區遠程教育網絡多用于傳遞信息的平臺存在,第一種模式較多,第二種模式尚少,主要是缺乏對雙師資源的培養和投入,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仍沒有深入應用到一些交互通訊平臺上,有一些課程教學組織者和導學老師在積極地使用,但只是在嘗試階段,并未實現大范圍應用。因此,從網絡技術上的應用來看,現階段網絡技術還普遍存在于課堂內容的發布上,網絡教學平臺交互性的有效使用還處于探索中。
以H市廣播電視大學的農民大學生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實踐為例,市委書記曾在《求是》雜志發文強調:利用電大系統培養農民大學生,提高村“兩委”干部、農村后備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建設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村建設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帶頭人隊伍。H市自2004年開辦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項目以來,原為面向村干班,后升級為面向全省的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已招生9600余人,在籍生2100余人?,F在,學校農民大學生已成為全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農民大學生培養成為全市重要的教育品牌。近些年來該校農民大學生培養項目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實驗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和對網絡課程教學交互通訊的有效介入,如“釘釘”管理軟件的運用等,實踐對比結果初步顯示,小范圍樣本實驗組與比較組的學習效果大約提升15%以上,但實驗中的問題在于學習者初始水平及學習能力變量控制很難。從目前的實踐效果分析,許多網絡課程開展并沒有很好地利用網絡教學交互性的優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形成一個濃厚的合作學習環境,那么如何將學習者從傳統的課程教學習慣中逐步吸引到網絡的虛擬教學情景中,是目前網絡教學模式上重要的問題之一。
3 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的實踐分析
3.1 提升學習者信息素養,正確運用協作教學方式
在現代遠程教育的網絡平臺構建和教學組織中,協作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它要求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甚至辯論,進而提升信息素養。但是在以往課程教學的開展,師生都難以完全地投入到學習中。以農民大學生為例,其信息素養更是處于比較弱的狀態。利用網絡進行教學,通過交互通訊平臺深度運用,學習者可以在交流和引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在網絡中進行查找信息資料、自行瀏覽,或者可以根據某一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在討論中達成共識;教學組織者還可以隨機進行選擇一名同學的資料進行互動點評。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在網絡環境中實現,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2 打破傳統教學方式束縛,運用新型學習方式
學習者只要其對所學的課程產生興趣,那么教學成效就會事半功倍。在目前考試目標導向的影響下,師生往往只在乎教學的結果,不在乎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學組織者容易采用灌輸知識的形式進行教學,沒有真正關注學習者是否收獲知識,學習效率低下。在網絡教育模式中,利用交互通訊平臺,教學組織者不只是要讓學習者簡單進行知識的獲取,而是應該更加注重學習者綜合能力的養成,并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將各種信息進行呈現,實現網上教學、面授輔導、實踐教學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學習者可以在教學中全程參與,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快地獲取知識,培養探索、研究精神。
3.3 培養學習者創新精神,充分運用網絡交互平臺
隨著開放教育網絡課程的不斷發展,對學習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該更加注重學習者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在知識與信息日漸呈幾何趨勢增加的今天,學習者不可能事事進行實踐。因此,網絡為學習者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知識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及時了解信息,跟上時代的步伐,并從中受到啟發,進而萌生出創新的欲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 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的主體互動問題
對于開放教育網課教師的導學和學習者的學習而言,以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為例,其網絡教學平臺同樣要尊重多元主體互動的規律。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探究學習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一般來說,網絡教學平臺互動有幫助型和協同型。幫助型網絡教學互動較為適宜于復述、理解網絡學習教材內容,在培養基礎知識和能力方面;而協同型網絡教學互動則更有利于發現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際上,2種類型的網絡教學互動分別帶有合作型接受學習與合作型探究學習的特性。
交互協作的網絡教學是一種干預色彩較濃的教學策略,針對學習能力不足的農民大學生會有著較好的輔助作用。網絡教學目標一般是由教師指定而非學生選擇的,難免會使其缺乏交互的動力,而只有對網絡教學的適度認同才能提供這種動力;在網上學習任務關聯性較低又不存在面對面學習競爭壓力的情況下,發揮網絡教學平臺作用的關鍵,在于其對網絡教學的適度認同和交互工具的使用。這種適度認同保證了學習任務由個人化向交互主動性的轉變,保證了網絡教學管理結構由個體性向合作性的轉變。如果在進行網絡教學導學設計時就預料到學生的學習反應,或是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學生的不認同,就必須馬上進行相應的策略調整,以保證預期目標的實現。在實踐中有以下2點值得考慮。
(1)變換形式。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師應注意適時變換激勵形式,包括運用“釘釘”、微信等的在線綜合管理功能提醒、提問、表揚、鼓勵等,以保持其對學生的吸引力,特別要引導學生追求“發展性激勵”。
(2)應當尊重學生差異。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者可能有著不同的認知范圍與標準,個體的主體性差異較大。對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而言,當在考慮和進行效果評價時,也應自主適應干預色彩濃、人工痕跡加大的網絡教學交互過程。
5 結語
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需要提高交互有效性并且關照學習者綜合能力培養,學習能力和信息素質關系較大,學習不僅僅是網絡課堂上的學習,而是學習能力的培養,涵蓋了未來發展的終身學習。網絡平臺遠程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將不斷促進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進而為全民全面素質提升提供更加開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朱俊武.網絡教學平臺構建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6).
[2]顏 清.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網絡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8(12).
[3]劉 潔.網絡智能感知系統的開發及應用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9,33(6).
[4]陳 麗,徐亞倩.改革開放40年我國繼續教育理論研究的脈絡分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1).
[5]王義軒.遠程教育計算機專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21).
[6]劉婷婷.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推動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