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LC技術及應用》是高職高專自動化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中心環節,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課程思政主陣地。針對該課程現有教學的“思政元素無法有效提煉”和 “思政素質的組織融合性不足”,提出了《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思政設計方案。實踐表明,該方案深入挖掘了理想信念、職業素養、健康心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新時代工匠精神、科學精神、愛國奉獻的自動化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教學改革;課程思政;PLC技術及應用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13
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發表了“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的重要講話,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自動類專業教師,要有責任擔當,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設計,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在高職自動化類專業課程中,如何開展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是自動化專業教師的教學研究熱點。
1 開展《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思政是把專業課程與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將德育元素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專業課程思政不是用思想政治教育來直接替代專業教育,而是要充分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元素,將其轉化為體現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教學載體,在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提升。
《PLC技術及應用》是高職高專自動化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開設班級多,學生數量多,是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思政工作陣地。《PLC技術及應用》課程融合了許多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經驗,適合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有時代擔當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
2 當前《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思政面臨的困境
2.1 思政元素無法有效提煉
部分自動化專業教師認為:高職高專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自動化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教學的側重點在專業技能上,不在思政教育。教師做好科研,帶好學生技能競賽,才對崗聘提升有好處。這種忽視課程思政的心態,使《PLC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思政元素提煉缺少動力。也有一部分專業教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國高校思政會議精神學習不夠充分、研究不夠深入,導致自身的思政功底不扎實。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他們就無法有效提煉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高全方位人才培養的質量。
2.2 思政素質的組織融合性不足
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教師不但要有較好的專業素質和政治素質,還要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師在講授專業內容的同時,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使專業知識技能滲透了更多的思想內涵。當前,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存在誤區,機械地認為課程思政就是“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課內容”的簡單疊加。在教學過程中,他們不能把思政元素有效地嵌入專業教學之中,導致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政素質培養在教學組織中的融合性不足,降低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3 《PLC技術及應用》的課程思政設計方案
3.1 課程教學目標的融合
3.1.1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PLC的基本知識、工作原理及外部設備配置。
2)掌握PLC基本指令,了解特殊功能指令,具備PLC編程的基礎能力。
3)掌握PLC編程的基本規則,來實施編程的優化。
4)掌握PLC控制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3.1.2 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1)在PLC課程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求真的品質和探索精神。
2)引導學生對技術精益求精,發揮團隊合作,培育愛崗敬業的品質。
3)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3.1.3 融合的方式
結合“繼電器-PLC”的發展史、信捷電氣PLC企業成長的勵志故事和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紀錄片,把課程思政貫穿在《PLC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討論、課后知識拓展、六分鐘演講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實施“知識能力目標”與“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的有機融合。在“PLC設備配置”教學環節,通過勵志小故事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創新、求真的品質和探索精神。在“PLC編程及優化”環節,引導學生對技術精益求精,發揮團隊合作,愛崗敬業。在“PLC系統設計”環節,融合項目案例中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經驗,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由此,逐步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為今后融入社會作好準備。
3.2 設計方案的主要內容
《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思政的設計方案主要包括新課程標準、新教案、課程實施錄像、微課視頻資源、新考核方案等五項材料。在此基礎上,實施整門課程的思政教學。通過全校公開課,交流推廣課程思政經驗。最后,編寫具有典型案例的課程思政教學總結,為進一步實施自動化專業的全部核心課程思政打下基礎。
3.2.1 融合課程思政的新課程標準(大綱)
充分理解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緊密圍繞PLC課程的“價值塑造”、“知識能力培養”的一體化教育目標,提煉思政元素,討論修訂融合課程思政的《PLC技術及應用》的新課程標準(大綱)。在原有的課程標準基礎上,充分結合本校學生情況,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
3.2.2 融合課程思政的新教案
根據課程新標準(大綱)的要求,由PLC課程負責人牽頭,組織教學團隊共同備課,編寫融合課程思政的新教案,充分結合PLC課程的知識點和能力要素,進一步明析思政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有效載體,提升全面教學育人質量。
3.2.3 課程思政的實施錄像
PLC課程組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組織拍攝課程實施錄像,以便開展網絡教學活動。根據本校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上傳到“超星”學習平臺。在2020年,課程思政的教學錄像可以為本校自動化類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3.2.4 微課視頻資源
PLC課程思政的微課視頻資源主要由多個時長為5-10分鐘的微課組成。每個微課體現了一個PLC應用的知識點,在知識點傳授過程中,融合了思政教育的元素。
3.2.5 融合思政的新課程考核方案
在PLC課程的考核中,要把職業素質、價值引領的思政教學目標融入學生的課程考核方案中。
3.3 PLC課程思政的部分案例分析
這里以PLC發展概述為例,講述PLC課程思政的其中一個案例。本案例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了解PLC發展史和PLC技術熱點。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求真的品質和探索精神。實施的方案如下:
首先介紹PLC的起源,說明PLC的本質是:專門為工業環境設計的、具高抗干擾能力的專用計算機系統。
然后,教師引入勵志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講述無錫信捷電氣有限公司設計師博取眾家之長,自主創新研制信捷品牌PLC產品的坎坷經歷。信捷電氣的開拓者有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求真務實,積極探索,不斷提升產品品質。2020年,“信捷”成為中國大陸PLC供貨量第一的品牌。
接著,在課程小結階段,教師鼓勵同學們認真學習,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掌握好PLC應用技能,為服務好無錫地區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教師在“泛雅教學平臺”上傳信捷電氣的企業宣傳片,供學生課后上線學習。在課后視頻中,同學們在學習信捷電氣“信以致遠、捷行弘毅”企業理念的同時,逐步領悟到“求真探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了愛崗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
在《PLC技術及應用》課程考核階段,教師結合上課情況和線上拓展學習的情況,進行多視角的考核評價。這種評價既包含知識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包含思想素質的提升情況。只有做好全方位的考核評價,才能做好課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
4 結束語
近一年多《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深入挖掘理想信念、職業素養、健康心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并將之融入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新時代工匠精神、科學精神、愛國奉獻的自動化高素質技能人才。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希望。我們相信,PLC教師團隊在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充分挖掘PLC技術應用的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把課程思政素材嵌入到教學環節,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王石,田洪芳.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15-18.
[3]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4-66.
[4]李俊玲,楊保華.基于協同育人機制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路徑設計與分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80-83.
[5]韋莉莉.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9,8:62-64.
作者簡介
黃交宏(1971-),男,福建惠安人,副教授,從事電氣自動化項目開發15年,自動化教學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