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永紅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相關的課本知識,還要為學生普及道德與法律的相關內容,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每個人都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為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只有通過教師和家長的不斷努力,才能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明白相關的法律內容。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吸引共鳴;理解深刻;加強實踐
在學生不斷成長的道路上,不僅需要學習相應的知識,還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明確法律的邊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舉出實例,吸引學生內心學習的共鳴,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還要加強知識的實踐應用,讓學生學會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本文通過三個方面,探討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
一、吸引內心學習共鳴
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因為正處于青春期,很多學生容易有叛逆的心理,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因為不懂得遵守法律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現象,為學生舉出實例,利用生活化教學,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學生明白遵紀守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學校并不是一個避風港,在校園內也要懂得遵守法律的規章制度;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事例,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同齡人,因為一時的叛逆毀掉了自己的人生。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還能引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共鳴。
例如,在“青春的心弦”這一課的內容當中,因為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現男生女生相互吸引的現象,教師可以針對課本內容,利用生活化教學為學生講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男生女生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舉出實例,讓學生明白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談戀愛,男生女生相互吸引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跨越了界限,便會造成雙方都非常后悔的結果,甚至會出現生命安全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指明道路,明確在青春期階段男女生相互愛慕互相幫助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觸碰了底線,超越了邊界,便是不明智的選擇,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學生起到提醒的作用,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知識理解更加深刻
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過程中,因為部分內容觸及到相關法律,所以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困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把復雜的課本知識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例講解出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在課上教師可以通過把復雜的法律條例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形式,在生活的基礎上為學生分析法律的含義,并為學生講解我們為什么要遵紀守法,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的距離,還能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還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記憶程度,增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的內容當中,教師便可以充分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講解與法律有關的相關規定。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舉出例子,比如紅燈停、綠燈行這一法律規定,為學生講解我們為什么要遵守交通規則;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分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遵守這一交通規則會釀成怎樣的后果,讓學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雖然紅燈停、綠燈行這一法律規定限制了我們的部分自由,但卻為我們換來了和平安全的生活環境。這樣一來,學生在理解與法律有關的課本知識時,便會更加容易地明白相關內容,還能在講解的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學生日后更好的發展作鋪墊。
三、加強知識實踐應用
如何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是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學生雖然學會了課本知識,但并不會實際運用,因此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開展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知識過后可以通過課堂實驗的模式,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學習的環境,并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便可以在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掌握實際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揭開情緒的面紗”這一課的內容當中,情緒一直伴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合理控制和利用情緒是我們應該學會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揭開情緒的面紗。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后,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分析在校園中時常會遇見的情緒,并讓學生分析在情緒來臨時應該如何做,因為如果不能合理地控制情緒,很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教師通過學生的討論,可以為學生總結與情緒相關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在緊張時平復自己的情緒,并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這種方法,有利于助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仙.生活化思維視野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9).
[2]谷峰.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