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語文是貫穿學生整個教育階段的一門學科,語文知識能夠伴隨學生一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雖然知識較為簡單,但是內涵十分深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語文成績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目標。語文復習要講究策略,努力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復習;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194-02
小學階段主要獲取知識的方式就是通過教材和課堂教學,學習的能力則是閱讀寫作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語文復習當中教師要注重課堂復習的效率,通過課堂及時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要能夠“以學生為根本”,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當前語文復習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復習模式非常單一。傳統的復習一般都是讓學生機械地去記憶知識,如字詞、古詩等,強調的是記憶。雖然小學階段主要就是考查學生的知識儲備,但是機械地記憶不進行理解,也難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而記憶知識的方法也是抄抄寫寫,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其次是復習教學缺乏一定的章法。一般來說復習都是分為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不同階段的復習方法和策略是不同的。當前小學六年級不是這種有規律的復習,都是采用統一考試的方式進行復習,通過不斷的試題鍛煉來強化學生的能力。這樣學生在復習當中就容易存在重復,也容易遺漏某些知識。習題能夠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但是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不能利用習題來代替知識講解。最后就是復習的內容范圍較為狹隘。傳統的復習模式主要是針對課本上的內容和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缺乏一定的拓展性,也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復習內容過于局限于課本,不能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和拓展,容易使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復習模式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小學生復習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復習教學方法
復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重要的是知識的內化。教師在復習當中不能只關注自己教的方式和內容,還要關心學生學的結果,不是說教過了就完成了復習任務,而應該將學生的學會了當做教學中心。因此教師在復習當中應該以學生需要學習和提升的能力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復習和教學不一樣,復習階段學生基本上已經對復習內容有所了解了,在復習當中就是要查漏補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鞏固知識。新課標將學生的能力劃分為四個維度,大致就是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如果從這個要求來看任務還是比較重的。教師要在復習當中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能夠自發地進行知識的思考和總結,可以對知識產生自己的認知,這樣知識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對于學生的復習,教師要學會“放手”,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復習的能力;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不要采用“喂養式”的教學模式。只有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知識,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二)掌握有序有效的復習方法
復習是有規律的,教師對復習規律的總結是站在學生認知規律基礎之上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對知識的記憶存在一個“認知曲線”,這種認知曲線就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安排。當前的一輪、二輪復習策略就是根據認知曲線所提出的,因此小學教師在六年級語文復習當中一定要重視這種認知曲線,從而提升復習效率。一輪復習的核心就是以教材為依托,積極研究考試大綱,在復習當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記憶教材知識,從而實現教材和考試大綱的結合。也有的教師在一輪復習當中給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通過知識串聯的方式讓學生由點及面地掌握復習內容,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復習方法。二輪復習就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可以結合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測試學生會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記憶。當然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是提高寫作和閱讀能力的好時機。三輪復習就是知識的拓展和深入。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自發地對某些知識進行思考,也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籍緩解學習壓力,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
(三)創新復習形式
語文復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各種知識,通過閱讀和寫作鍛煉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需要學生具備堅強的毅力,具有能夠耐得住寂寞的決心,青燈伴古佛,熬過很多個日夜。當然學習是辛苦的,不過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來緩解這種辛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負擔。傳統的復習方式都是教師作為引導,然后給學生布置各種書面任務,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如何打破這種復習方式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部分教師開拓了新的復習策略,效果還是可以的,可以以比賽的形式鞏固課文,也可以組織一場演講,或者是一次課堂舞臺劇的表演,還可以是一次歌唱比賽。這種復習方式就是將實踐融入到了復習當中,學生可以在實踐當中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語文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復習方式就是對語文新課標的一種回應。除此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通過戶外踏青旅游的方式增加學生對現實的關注,讓學生在旅行之后寫出自身的心得體會,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當中提高了語文能力。雖然語文復習較為辛苦,但是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降低這種枯燥感。
(四)模擬考核環境,提升學生的心態
六年級升初中的考試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很多學生都會在考試當中感到緊張,這就導致了很多本來會的知識產生了“短暫性”遺忘,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如果說知識的儲備量是廚師做菜的食材,那么考試就是各種食材的比例,光有食材不會掌握油鹽醬醋,飯菜還是不好吃。因此教師需要在復習當中模擬考試的環境,讓學生適應這種環境。心態和心理素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想要瞬間解決這種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只有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克服這種問題。進入復習階段之后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考試,按照升學時的考試標準進行,讓學生將每一次的考試當做升學考試,慢慢磨礪學生的心態。針對考試當中壓力過大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引導,讓其放松;在班級整體壓力較大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班會,安排一些娛樂節目從而放松學生的神經,做到張弛有度。這種情況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語文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析學生在考試當中的問題。如果是知識性問題就要提升知識儲備,如果是心理問題就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調節,讓學生信心滿滿地迎接考試。
綜上所述,六年級的語文復習是有方法的,教師在復習當中要掌握一定的章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復習。首先教師要了解當前復習當中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尋找問題,改正問題。在復習當中要做到“以學生為根本”,將關注點從教師的知識教授轉變為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有序的復習方法,深刻認識每一輪復習的定位,做好復習準備;要改變書面抄抄寫寫的復習方式,通過實踐的形式提高復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愉快的氛圍當中進行復習;最后還要模擬考試的環境,通過不斷的考試鍛煉學生的心態,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汪衛紅.淺談語文復習中的“講和練”[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41-42.
[2]錢梅桃.提高六年級語文復習效率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2(16):55.
[3]李彩霞.科學梳理注重方法——淺談六年級語文復習[J].教育教學論壇,2011(0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