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地爾也·阿不都拉


【摘? 要】 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學習高中生物學科后形成的初步的正確價值觀,作為社會人,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PBL教學模式是以創設情景為載體,師生共同設計問題,探究問題,進行總體評價,最后通過遷移運用檢測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可以避開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改善應試教育體系中的不足之處,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實現新課程標準中培育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 核心素養? PBL教學模式? 高中生物? 教學
一、生物核心素養與PBL教學概念的界定
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學習高中生物學科后形成的初步的正確價值觀,作為社會人,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PBL教學模式即PROBLEM BASED LEARNING,翻譯過來為“問題式學習”。PBL教學模式把問題作為基礎,凸顯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應用PBL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給學生指引學習方向。
二、PBL教學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
培養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意在培養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滿足社會需求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有個性的人才。從這個角度分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和條件是創設問題情境,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有效培養有個性、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能科學合理解決各種生活中問題的能適應時代的社會人。因此,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跟PBL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不謀而合。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創設的生物學科問題情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取信息,一步一步發現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探究活動中構建知識體系,長期下來,慢慢地形成科學思維和科學思維意識,在探究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精神,發展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因此,在高中生物課程中,以核心素養為理念,開展PBL教學模式能更好地發揚PBL教學模式的優勢;在實踐PBL教學模式中可以有效滲透新課程核心理念核心素養。下面是本人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與生物學科PBL教學的關系的簡單總結:
三、核心素養視角下PBL教學模式應用——以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為例
“PBL教學”的操作流程分成兩條線路,問題的研究(包括問題的創設、分解、解決和展示環節)與學生活動的達成(包括設定學習小組、小組合作探究、評價與反思)。這兩條線路又是相互融合,在理解與表征問題的基礎上將圖示激活,在學生活動中落實并完善對問題的認識。
(一)分組方案
將實驗班共48人,每組6人,共8組。組長一名,負責協調各類工作;記錄員一名,負責記錄探究問題過程中小組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解決方式、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等等。
(二)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三維目標,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培養學習者獲取信息能力而設計的教學環節。獲取知識的方式很多,然而在情境中學習,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情境中的線索為路線提出很多問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與課本上問題探討有關的視頻、圖片和相關的情況,重點放在火山爆發后植物死亡以后怎么慢慢變成森林的過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
四、問題設計
問題設計是PBL教學模式中提出問題的關鍵環節,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本質。
認真仔細分析教師提供的問題情境,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分析并解剖情境中的信息,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與教師一起確定本節課子問題目標,在小組成員之間分工,進入問題探究環節。比如:通過多媒體觀察相關圖片、相關動畫演示對學生提出:在次演替過程中土壤怎么變化?植物的變化有什么特點?在此過程中群落的豐富度、空間結構、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有什么變化?
五、核心素養視角下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建議
(1) 生物學科問題設計:基于核心素養,將情境問題化
創設情境的問題并不是顯而易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對情境進行“解剖”。
第一、需要教師引到學生將生物問題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指導學生從情境中獲取信息,并且從生物學科的視角將生物情境問題化。
第二、提出問題后,需要教師對生物素材進行深度加工,洞察問題的本質,確定問題的主要方向。
第三,明確問題的主要方向后,教師遵循學生思維發展,可以以問題串的形式提出關聯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發現更多的問題,注重課本上的細節內容。
(2) 生物學科問題探究:落實核心素養,豐富問題探究途徑
科學探究環節是PBL教學模式的核心,可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及表達能力等,是落實核心素養宗旨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多種途徑探究問題,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第一、課前收集資料是關鍵;
第二、注重合作探究學習;
第三、讓學生扮演某個學生喜歡的角色,鼓勵學生開展與本課程主題有關的實踐體驗,在實踐中發現和探究問題。
(3) 生物學科總體評價:發展核心素養為具體目標,注重過程性評價,重問題思路構建
基于課堂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總體評價環節出現主要問題有兩類:第一類是注重檢測當堂課程的重點內容,忽視學生構建問題思路;第二類,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師缺乏評價手段和方式方法,本人給出以下教學策略:
第一、不能因為時間不夠或者急于做練習,只對教學重點內容教師自己進行簡單的總結,其一,不能把重點只放在知識點的總結上,還要科學理性合理地對小組核心素養水平表現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也就是要做出科學、合理、理性的過程性評價;其二,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說出缺點和不足,也要對小組或者學生的閃光點和長出給予鼓勵;其三,評價不僅僅只在課堂上,課下對某一方面表現不夠好的小組或小組成員進行訪談,給出中肯的建議,以便以后更順利開展PBL教學模式;其四,不僅要對學習生提出建議或意見,也要讓學生對教師作出評價;其五,不能只由教師評價,還要安排小組間評價和組員之間評價。
第二、構建思維網絡,培養綜合思維。相對基礎知識梳理而言,教師是否有指導學生構建思維網絡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指導學生總結解決生物問題的思路,是為了更好地從整體、綜合的視角搭建問題的思路框架,構建學生的思維網絡,以實現學生在新情境下,解決遇到的同類問題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