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云燕
【摘 要】 數學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和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關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重視貫徹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即創設教學情境,提升計算興趣;培養數學意識,積累計算技巧;加強計算訓練,培養強化數感;多種類計算教學,加強思維啟發,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準確掌握相關的運算定理,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希望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計算? 教學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升計算興趣
核心素養視角下,課程改革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踐行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培育綜合質量較高的人才。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目標發生了質的變化,開始立足于社會實際需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三位數乘三位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輔助工作為學生播放周年閱兵儀式的相關視頻和圖片,以激動人心的場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專注于視頻和圖片的時候,教師可順勢拋出疑問:“空中接受閱兵的戰斗機真雄偉,哪位同學可以計算共有多少架?”此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迅速計算2×4=8(架)。然后,借助圖片再詢問學生“俄羅斯代表隊總共有多少人?”學生發現,圖片中的俄羅斯代表隊總共有3個方隊,每個方隊20人,學生可以通過計算 3×20=60(人)得出答案。最后,教師可以繼續設疑:“中國方隊,一行24人,一共15行,一共有多少人呢?”學生通過筆算,能夠得出答案是360人。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觀看閱兵儀式創設教學情境,并以提問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提問難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具有較高難度的計算中,教師應先讓學生自由計算,再為學生進行演示,以加深學生地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培養數學意識,積累計算技巧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導致學生計算運算不正確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對概念缺乏準確認識,或者遺忘公式或混淆性質定理以及沒有理清適用條件等。小學生出現計算錯誤以后,一些家長通常會將其歸咎于學生不夠認真,粗心大意。實際上,這只是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而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往往是多樣的。為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幫助學生正確理清計算過程中所需要應用到的定理和公式,為學生后續計算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25×4÷25×4=100÷100=1和126+116+284=126+(284+116)=126+400=526等。這些在計算的時候都可以采用一定的計算技巧簡化計算,如“湊整法”和“分解法”等。為此,教師應該避免學生因為視覺遷移導致感知錯誤的問題,注重學生對定理、法則和公式等的掌握,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敏感性。小學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還是容易將相似、相近的數學符號混為一體,這是因為學生無法窺探事物的本質,導致計算事物,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相關計算技巧。
三、加強計算訓練,培養強化數感
數感是指理解數的含義,能用采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來體現各種情境下數的大小,能夠采用數字符號表示數量關系,并根據數量關系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得到正確的結果。為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善于根據現實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也能在復雜情境中提出問題,并通過適宜的計算方式解決問題,對最終的計算結果作出合理解釋。而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數感,并在后續計算訓練中不斷強化數感。
例如,在講解《小數加減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實際生活為習題來源契機設計習題,引導學生加強計算訓練,如“同學A幫媽媽去商店買東西,家長給同學A十塊錢,在商店買了4元醬油、3.2元味精、1.8元大蒜,剩下的錢可以自由支配,那同學A還有多少錢可以自由支配呢?”學生自主思考應該如何解答,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學生得出10-4-3.2-1.8=10-4-(3.2+1.8)=6-5=1(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小數的加減法運算上來,強化數感,以此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
四、多種類計算教學,加強思維啟發
教師應善于利用多種類型的計算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其中,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僅針對教師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包括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側重學生和教師共同開展教育學習的主要手段。
講解《小數加減法》計算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并輔以任務驅動型的教學設計,先幫助學生復習和回顧整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再讓學生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如“假設我們現在有兩根繩子,白繩長為120cm,黑繩長為130cm,請問黑繩比白繩長多少?兩根繩子總共多長?”學生通過130-120=10cm,130+120=250cm可以得出相應的答案。接著,教師詢問學生,“一般情況下,長度大的東西我們會用米(m)作為計量單位,如果把兩根繩子的長度換算為米,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此時,學生會回答,“1米等于100厘米,小數點應該向左邊移動兩個單位,所以白繩長為1.2米,黑繩長為1.3米,白繩比黑繩短0.1米,兩根繩子總長2.5米。”在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扮演指引人的身份,引導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發散性數學思維,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
總結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對當今數學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效用。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貫徹落實核心素養的相關理念,創設適宜的數學教學情景,加強數學計算鍛煉,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胡月輝.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分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38):1.
[2] 楊薇薇. 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J]. 小品文選刊:下, 2019 (07):1.
[3] 趙會. 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J]. 南北橋,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