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仿
【摘 要】 實踐活動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更能夠讓學生實現自我認知、自我教育。除此之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和他人的合作探究,相互取長補短,并根據自身的特點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教師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實踐活動? 現狀及策略
實踐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也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提高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動手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素質。目前,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方面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實踐教學案例,在分析目前教學現狀的同時,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對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內容不夠重視,小學生的實踐活動量較少,以及學生對實踐活動參與興趣不大等問題。由于數學試卷上無法體現實踐教學活動的成果,因此,不少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過多地花費時間去探究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私下完成這部分內容。小學數學實踐活動量較少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決定了其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涉及到小組合作,或在班級上進行實踐活動時,往往會出現喧嘩和混亂的現象,因此教師無法很容易地控制課堂紀律,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實施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并不大。
二、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策略研究
1. 深入挖掘教材實踐活動。想要提升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主動轉變心態,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實踐活動,努力將實踐活動與課本知識相聯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合作能力。
以三年級下冊《時、分、秒》這一節課的實踐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設計時間作息表,幫助學生鞏固時間的認識和計算,并且引導學生養成從小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這一舉措加強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談一談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通過這一交流引出制定作息時間表這一主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作息時間表,在學生完成之后進行展示,看看誰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發掘和學習他人作息時間表中合理的地方,在比較和反思中不斷完善個人作息時間表,學會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安排時間。
2. 適當增加實踐活動量。由于目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量較少,授課模式仍是教師講授為主,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為了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實踐活動量,在師生共同參與的環節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努力打造輕松、愉快、高效的數學課堂。
以《統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為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向學生展示自己進一周的睡眠記錄情況,通過圖像和表格,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教師的個人睡眠時間,緊接著提問:“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自己每天實際的睡眠時間是多少呢?是否知道充足的睡眠時間是多久呢?”這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引導學生計算睡眠時間,并統計近一周個人的睡眠時間。在進行這項活動之前,教師先在課前指導學生搜集相關信息:睡多久才算充足?為了得到答案,學生就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收集信息,如查閱書籍、上網查詢等,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去有目的搜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學生的親身經歷進行睡眠時間的統計,最后利用課前查找的資料和統計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在自己的操作和實踐中去觀察思考,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價值。
3. 創新實踐活動教學形式。當前背景,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上一代人,因此教師發現,傳統的小學數學中的實踐活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以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新,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以《十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課程的教授為例,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活動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選擇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對口令游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復習數的組成。教師在游戲開始之前先說規則:老師出一個數,你們出一個數,使這兩個數字組成8,以同樣的形式再進行師生互動,組成9和10這兩個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讓我們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又快又準地找出相應的數!”因為對口令方便快捷,而且效率高,用這種方式使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改變了以往沉悶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師生之間顯得更加和諧融洽。
總結語
數學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是開發學生潛能,塑造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學科。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打好數學學習基礎,學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交流,用新型的數學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馬學良.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 未來英才, 2017, 000(021):38.
[2] 王桂芹.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J]. 科學中國人, 2017(8X):43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