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焊接技術專業“焊接機器人應用現代學徒制班”為例,論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培養,提出建立校企雙方學徒培養的協調機制、建立有技師學院特色的招生招工一體化機制、實行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雙導師”育人、建立學生(學徒)學習評價標準、建立學生(學徒)成長檔案等措施,并分析實踐成效和體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焊接機器人 應用技能人才 工學交替 “雙導師”育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6-0050-03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訂單委培”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與提升,既不同于傳統的學徒制,又不同于單純的“訂單委培”的學校教育。它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變革。
工業機器人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產物,是智能制造體系的通用平臺和智能化發展核心,其應用是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志。焊接機器人的應用占工業機器人應用的 40% 以上,而汽車制造是最大的應用領域。柳州市是一個以汽車與機械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柳州市政府要求在汽車和機械龍頭企業全面應用工業機器人,骨干企業在相應生產工序上應用率要達到 60% 以上,在關鍵焊接工序上應用率要達到 100%。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焊接作業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既能熟練應用操作焊接機器人,又能熟練掌握焊接加工技能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數量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既是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學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求。本文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焊接技術專業“焊接機器人應用現代學徒制班”為研究載體,探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培養。
一、現代學徒制視閾下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
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與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2014 年校企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展開深度合作,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焊接技術專業的“焊接機器人應用現代學徒制班”為實踐與研究載體,共同探討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的協同育人機制。
(一)建立校企雙方學徒培養的協調機制
現代學徒制是“雙主體”育人機制,實行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企業成為育人主體的另一方,校企雙方的協調溝通、步調一致成為實施現代學徒制育人的重要節點。實踐證明,協調機制對于學徒制培養技能人才的成效有直接影響。由于校企各自有一套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且企業還涉及生產崗位與師傅的動態變化,教學節拍不同步,對工學交替的教學影響較大。為此,校企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及制定學徒培養相關管理制度之后,還需落實協調機制,以協調解決工學交替過程的師資調配和崗位落實,保障學徒培養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有技師學院特色的招生招工一體化機制
現代學徒制是學生(學徒)“雙身份”機制。招生錄取的同時企業用工確認,招生即招工,實行招生招工一體化。但技師學院目前尚屬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生源多為未滿 16 周歲的初中應屆畢業生。鑒于此,學校沒有采取一步到位的新生招生招工一體化確認學生(學徒)身份的方式,而是利用技師學院高級技能培養五年制的學制特點,根據國家焊工職業標準,焊接機器人應用的操作者應具有高級職業資格的層次要求,結合焊工技能培養的遞進關系,采取“兩階段”方式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第一階段為前三年中級技能培養,采取“訂單委培”式招生,按照焊工中級技能的層次培養,實行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模式學習焊接技能。在學生取得中級職業資格后,學生已滿 18 周歲,再實施第二階段的學徒制培養;在“訂單委培”學生中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的學生(學徒)“雙身份”確認,然后進入后兩年的焊接機器人應用高級技能培養。采取“兩階段”方式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既可讓學生(學徒)在中級技能培養過程中對職業形成相對成熟的認知,減少在高級技能培養過程的流失,穩定培養人數,又符合我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三)建立“雙導師”師資隊伍
實行“雙導師”育人,需要建立“雙導師”師資隊伍。學校教師擔任學徒導師,要成為“雙師型”教師,“雙師型”導師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關鍵環節。教師通過下企業鍛煉,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工藝規范、質量標準和崗位要求,拓展專業知識;通過培訓考取國家焊接協會頒發的焊接機器人操作員證,提升專業水平和提高教學能力。企業成立以國家技能大師為帶頭人的專業技能導師團隊和以人力資源部總監為主導的車間班段管理導師團隊。在實施“雙導師”育人的過程中,根據課程安排,采取校企導師雙向交叉任課,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交流教學體會。
(四)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工學結合、工學交替“雙導師”育人
現代學徒制實行“雙導師”育人機制。校企本著“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企業產品制造工藝特點和崗位要求,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評價標準。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學習工作頁。
教學過程實行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育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采用“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課程教學模式,將焊接機器人焊接加工生產項目作為學生學習任務,學習實際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學做合一”構建知識體系。
現代學徒制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工學交替展開。但是,將學生(學徒)開始就全部放于企業生產崗位實習,會給企業的生產秩序和安全保障帶來影響。為此,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基于精益生產的汽車焊接制造實訓基地”和由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組成的小型“焊接機器人聯動生產線”,對接企業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崗位,建立工學結合一體化的學徒教學情景,在校內實現焊接機器人生產線操作、運行、維護技能實訓的功能,為工學交替奠定基礎,降低對企業生產秩序和安全保障的影響,實現工學交替的無縫對接。
按照學生掌握技能的遞進關系實施工學交替。第一學年在校內進行基礎知識、職業認識等通用素質能力教育和焊工初級技能訓練,認定初級職業資格,為第二學年開始的工學交替學習做準備。
第二學年開始,實行秋春季學期工學交替教學。秋季學期,在校內進行文化基礎、職業規劃生涯等通用素質能力提升教育,以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焊接專業基礎知識學習與焊工中級技能訓練。春季學期,在企業由企業師傅進行專業素養、團隊素養、崗位素養等職業素養教育,企業崗位技能應用訓練。
第三學年,秋季學期,在校內進行焊接技能綜合訓練和焊接機器人專項基本技能訓練,認定焊工中級職業資格。春季學期,在企業焊接機器人崗位跟崗實習,由企業導師開展崗位技能運用以及團隊感、歸屬感、成就感等綜合職業能力教育。考取焊接機器人操作員證。
第四學年,確定學徒身份,在校內通過項目工作任務進行焊接機器人生產線運行維護基礎技能訓練。在企業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崗位頂崗實習。
第五學年,在校內高級工技能綜合教學,認定焊工高級職業資格。在企業由企業師傅指導企業崗位專業技能綜合應用實習,進行專業應用、問題解決、班組管理、精益生產培訓等綜合職業能力訓練。
(五)建立學生(學徒)學習評價標準
對學生(學徒)的學業成績,采取分類評價的方式。在學校,理論類的學業成績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技能類的學業成績采用國家職業標準評價,通過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第三方的考核,對技能等級進行鑒定評價。在企業,根據崗位對技能應用和掌握設備操作能力的要求,采取崗位適應性評價,對應分為 A、B、C 考核等級;A 級對應單一焊接設備,B 級對應焊接自動生產線,C 級對應焊接機器人工作站。
(六)建立學生(學徒)成長檔案,實現共管共育
現代學徒制是“雙主體”“雙導師”“雙身份”育人機制,實行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下,課堂交替、教師師傅交替,學生、學徒雙重身份角色互換。這些動態變化的因素,會對學生的心理、情緒和適應性造成波動,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問題。
學校有學校的制度,企業有企業的規章。校企雙方在各自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做根本性改變的前提下,共同尋找學生管理的契合點,制定基于雙方制度的實習生(學徒)管理制度,作為校企共管依據。
一是建立學生(學徒)的成長檔案,共同管理學生(學徒)。成長檔案記錄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習(工作)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成績、身體健康狀況等方面內容,以及班主任評議、學生自我評價和家長意見反饋等。在校期間,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記錄;在企業,由師傅、車間班段管理導師記錄和評價。
二是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一方,制定《實習生(學徒)實習管理規定(試行)》;與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對應,建立以人力資源部牽頭,車間、工會、團委參與的實習生(學徒)管理團隊,通過人力資源部派駐車間的 HR,專職負責學徒的實習管理。協調車間、工會、團委對學徒的安全管理、師傅與崗位安排、學徒報酬、宿舍管理和戶外拓展活動以及向協調人、系部、班級反饋情況等。
二、成果分析與實踐體會
(一)成果分析
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與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合作,于 2014 年 8 月開始推行現代學徒制以來,已培養畢業的焊接機器人應用學徒 86 人,其中 10 人成為車間生產骨干。正在培養的有 209 人。
表 1(見下頁)是 2015 年以來,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人數與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當年在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實習生人數、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臺數變化的對比。
從表 1 中可看出,2015 年,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與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始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當年培養人數是 86 人,同時期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在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實習的非學徒制學生達到 943 人,而企業僅擁有工業機器人 81 臺。隨著企業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和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人數的增加,每年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在企業實習的非學徒制學生人數隨之減少。
隨著企業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的增加并進入一個平臺,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人數的需求也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但是,表1中的需求穩定人數偏低,主要原因是社會對學習焊接技能存在認識誤區,以及學生家長擔心孩子今后吃苦,自愿報讀學習焊接技能的學生減少。
據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截至 2019 年底統計,集團公司共有 924 臺工業機器人,其中在柳州總部生產基地464臺機器人中,焊接機器人 410 臺,占 88.36%;機器人替代人工比 1∶3,柳州總部生產基地因機器人自動生產線改造減員 1392 人。機器人生產線節拍可達 48JPH,相比人工線節拍(30JPH)提升 60%;產品一次下線合格率提升至 98%,相比人工線一次下線合格率提升 9%。
課題成果表明,推行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符合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需求,成效明顯,與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焊接作業的趨勢相符。
(二)實踐體會
廣西工業技師學院通過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的研究實踐,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獲得一些體會。
1.現代學徒制需要技工院校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并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合適的合作企業是成功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技能人才的基礎。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的一方,合適的合作企業能建立一支專門管理實習生(學徒)的團隊與校方對應,實現共管共育,現代學徒制培養技能人才的成效才較為明顯。同時,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機制中,校企雙方要建立協調機制,以保障工學交替教學的順利實施和師傅與崗位的落實。
2.招生招工一體化是根據技師學院的學制特點,對接國家職業標準,在學生(學徒)取得中級職業資格之后實施。這樣既符合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工年齡規定,也可減少學徒的流失,穩定學徒培養過程。此外,目前尚無針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具體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扶持,現有的法律和優惠政策很少,且實施起來也有較大的難處,從而影響校企雙方共同探索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
3.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帶來了人才培養模式的五個變革:一是學生身份由單一身份變成“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身份,通過工學交替育人,接受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熏陶,學生(學徒)綜合職業能力得到較快提高,并且有獲得感、成就感,增強了職業歸屬感。二是“工學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方案從學校一方制定變成校企共同制定,課堂教學與崗位教學交替,企業實習由指定師傅指導,改變了過去在企業的放養式實習狀況,實現了校企“雙主體”“雙導師”協同育人的目標。三是對接崗位要求,校企共建基于企業生產模式的校內實訓基地,實施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將企業崗位實習的崗前培訓前移,為工學交替打基礎。四是學業評價融入企業崗位適應性的評價標準,從學校考核變成學校、第三方、企業三方考核,使學業評價更科學。五是建立學生(學徒)成長檔案,企業建立實習生(學徒)管理團隊,實現共管共育。
【參考文獻】
[1]楊黎明.關于現代學徒制(一)——什么是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13(6).
[2]王海霞,李志宏,吳青鋒.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和發展[J].機電工程技術,2015(10).
[3]陳 妍,何旭丹,孫 霞.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焊接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踐與研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9(9).
[4]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G]//當代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叢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李盛福,陶 權,李秋琴.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共育專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8).
[6]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
[7]楊黎明.關于現代學徒制(四)——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13(15).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立項“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FJB170659)。
【作者簡介】卓永舜(1962— ),男,漢族,本科,高級工程師,現就職于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
(責編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