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蓉
摘 要:鑒于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關于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文章主要對勾連式教學方法的概述、教育意義及實施策略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以此實現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實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良好結合和學生閱讀面的有效拓展,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勾連式閱讀教學模式;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5-2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0-0017-02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憑有限的課內閱讀是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但是,由于課外閱讀是脫離教師指導的自主性閱讀,對自制力較差、理解能力欠缺的小學生來講,很難實現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和持續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機結合,以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一定的指導與監督。而勾連式閱讀教學模式的運用就很好地實現了教師這一教學愿望,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勾連式教學方法的概述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一)勾連教學方法的概述
勾連式教學方法是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對閱讀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與完善,是建立在春秋時期教育學家孔子“溫故而知新” 教學理論之上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新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將新舊知識勾連起來。運用勾連式教學方法,新知識能激活舊知識,學生能以舊知識為基礎,進行新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從而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過程中,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勾連式閱讀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將單一的閱讀材料與自身的閱讀經驗相勾連、與自身豐富的聯想相勾連,并在勾連的過程中,實現閱讀思路的拓寬及思維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中單一、封閉的狀態,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為學生思維的縱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勾連式教學方法具有非常明顯的教學優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邏輯聯系,共同構成了知識網絡,形成了語文知識架構。通過勾連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將已學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結合,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逐步構建與完善。
其次,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已經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通過勾連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會通過自己的聯想進行相關知識的引入,實現對閱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從而提升思維能力。
再次,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遷移能力。“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運用,實現書本知識向學生內在能力的遷移。而通過勾連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可以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與閱讀內容進行結合,同時通過閱讀實現自身生活經驗的積累,促進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及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將勾連式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之中,并可以通過以下的運用模式及策略來有效地提升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實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
(一)運用學生的閱讀經驗,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勾連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關系。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多內容、多角度的課外閱讀,使學生積累閱讀經驗與培養能力,實現對課內閱讀內容的深刻理解;教師通過在課內閱讀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閱讀技巧的傳授,讓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經驗,來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將學生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中形成的閱讀經驗進行勾連,在相互促進基礎上,形成課內外閱讀的良性循環,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
例如,在進行《金色的草地》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就可以預先為學生推薦一些關于蒲公英描寫的詩詞、散文,如左河水的詞作《思佳客·蒲公英》及散文《蒲公英的家》等,使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細致地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生活習性,還能更深刻地理解蒲公英的藥用功效。而在教師進行課文的課內講解時,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形成的閱讀經驗,運用到課內閱讀的課文理解之中,實現課內外閱讀經驗的勾連,從而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二)運用學生的知識儲備,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勾連
小學階段是學生增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會通過不斷的學習、閱讀,來實現自己的知識積累、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而學生由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的限制,對一些知識的吸收和學習,都是相對松散的,無法形成一定的知識面、知識網。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能使學生通過閱讀將腦海中散落的各種知識點進行勾連,促進學生在閱讀學習、理解的過程中,將各個知識點由點連線、由線連面,最終形成一種網狀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將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勾連,有的學生對歷史知識感興趣,就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運用相關歷史背景知識,來對課文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有的學生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理解諸葛亮是如何把握曹操的心理,成功“借”到箭的。這樣,教師通過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能有效地尋找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點,激發了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儲備的靈活運用。
(三)運用學生的生活實踐,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勾連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文學藝術的創作更是與作者的現實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及相關的生活經驗相勾連,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和對內在思想情感進行體驗與感悟。這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閱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的勾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更使學生具備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掌握了在生活中學習的好方法,實現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荷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荷葉、荷花的形態與文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等相關的描寫進行比對,從而感受到文中語言的美感。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就會在后續的閱讀中,當作者想象自己也仿佛是一朵荷花時,與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深刻體會到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實現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情感感悟能力的提升。
(四)運用學生的“胡思亂想”,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勾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面對成人認為平淡無奇的事物,都會產生各種奇思妙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的這種可貴品質,通過勾連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來對學生的“胡思亂想”“奇思妙想”進行有效的引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和發展。
例如,在教授《琥珀》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聯想,并通過自己的想象,串聯出琥珀形成的全過程。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象進行有效的勾連,來促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學生在進行想象的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更加具體、離奇的想法,教師不妨與學生一起在思維的海洋中遨游,對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對幾千萬年前地球情況的好奇心,來引導他們進行相關內容的課外閱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勾連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完全順應教育新形勢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的。它不僅能將小學語文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結合,更能使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命經驗及想象能力進行勾連,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以及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王亞雄.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9(6):113-114.
[2]朱建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J]. 名師在線,2019(31):40-41.
[3]黃錫龍.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36):126.
[4]竇婷婷.小學語文課內外鏈接閱讀初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9):44-46.
[5]袁也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2018,15(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