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
【摘要】家庭教育只有和學校教育緊密相連,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基于此,首先簡要概述了家庭教育,然后分析了對小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原則,最后探討了小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 家庭教育 缺失 措施 家庭氛圍
家庭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根基所在,其效果好壞會直接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影響,且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教育者們除了學校教育,也日益關注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家長們也希望和學校教育更好的配合,一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一、家庭教育基本概述
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指父母以及其他的、年長的、家庭內的成員自覺地對其子女所進行的一種教育。作為社會細胞之一的家庭可以說是兒童在出生之后所處的第一個環境,所以父母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其子女的首任老師,承擔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對兒童的教育首先都是從家庭開始的,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具備如下幾方面的特點:首先,家庭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交織,通過耳濡目染,家庭中的很多生活習慣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意識中去;其次,家庭教育的靈活性和及時性較強。于家庭教育而言,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時間或者教材來規定它該怎樣進行,而是家長通過生活的過程以及在共同的活動中對孩子加以教育的,因而無論從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上看,靈活性都比較強。作為家長,完全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對孩子言談舉止方面的實際表現的觀察,及時地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最后,家庭教育還具有長期性。對現在的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一生中有很長一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接受專業教師的系統性教育,但這也只是在某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內,而家庭教育所不同的是,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是連續性、持久性和終身性的。
二、對小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原則
(一)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相統一的原則
一方面,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據自己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來進行教育,量力而行,激勵孩子去學習某類知識,只有當這類知識和孩子當前的認知水平相匹配或者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愿意去學,也有能力去學,這也就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了。如果二者相差太大,或者完全超過了孩子當前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們不僅會學不懂,也不愿意去學,自然也就無法提起學習興趣了,有的甚至還會產生抵觸或厭倦的情緒。所以,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一定要以孩子當前的認知水平為前提,再對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選擇,如此才能夠達到一種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要由簡入易,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不能夠急于求成。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當中,還要注意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性,要能夠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啟發,誘導孩子獨立地進行思考。
(二)意見統一,教育方法相一致的原則
在對小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員的意見和行為要能夠協調一致,要讓孩子的行為和品德能夠按照一個較為統一的要求來發展。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作為中心,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出現錯誤或者暴露出某些缺點時,有的家庭成員主張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有的家庭成員卻激烈地包庇護短,尤其體現在祖輩和父輩意見的不統一上,當然,父母意見不一致的狀況也是存在的。家庭內成員在教育孩子的認識和要求上所體現出來的不一致,導致了不同的情緒和態度,暴露和展現在了孩子的面前,作為孩子,自然會更偏向于袒護自己的那一方,而對批評自己的那一方,他們通常都會感到氣惱,這不僅會對家庭和睦造成一定影響,更不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任性,聽不進批評,是非不分,等等。
三、小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解決措施分析
(一)加強親情陪伴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安全感是非常缺乏的,對于父母和教師的依賴度很高,他們非常希望父母能有多一點的時間來陪伴自己,和自己一起學習、游戲,等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由于要忙工作,孩子都是老人在照看,父母很少有時間陪他們,這也是造成小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使得不少學生存在著性格孤僻內向、不喜歡和人交流,等等,長期下去,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因而,父母要加強親情陪伴,多陪孩子一起共度美好的少年時光。例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每天可以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如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孩子就會提出:小女孩的家人怎么不管她呢?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呢?這時候也是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最佳時機,這個小女孩已經沒有親人了,她不像你一樣能每天都和家人待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而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小朋友生活在苦難中,所以你要聽話、懂事,不然,讓爸爸媽媽擔心……孩子也會在和父母的交流中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對于孩子錯誤的思想、想法要及時的予以指正,讓孩子可以明辨是非,分清楚對錯,將父母的教導銘記于心,更好的成長。
(二)創建良好家庭氛圍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關鍵的,相關研究表明有40%左右的小學生出現不好的行為,都是由于家庭環境氛圍不好造成的,也使得學生非常討厭、排斥學校的學習。所以,父母要給自己孩子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環境,不論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還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一定要盡心盡力。在空余時間,可以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多和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讓他們覺得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重要性。同時父母之間的關系也要融洽,這是創建良好家庭氛圍的關鍵,如果父母關系不和諧,給孩子再多的物質,對他們心理打擊都是巨大的。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榜樣,讓孩子當作標桿去模仿。例如,媽媽在做飯的時候,爸爸就可以和孩子協商,一起去幫媽媽打下手,摘菜、洗菜,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就可以有話題和孩子進行交流,今天你在學校學了什么?你的同學回家之后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父母不但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活的技能,而在吃完飯之后,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輸了的負責洗碗、掃地,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各加親密,也讓孩子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感受到滿滿的愛,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家庭教育。
四、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家庭教育實施者的父母,一定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積極配合學校教育,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愛護,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雷飛鵬.關于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及改善措施的探討[J].都市家教,2016,(7):115
[2]王焱,葉泳辛.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探討[J].好家長,2016,(39):88.
[3]邵義新.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19.
[4]丁秋芳.從家庭教育缺失談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對策[J].學子,2016,(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