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推動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能力,并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今后的順利發展奠基。
【關鍵詞】小學語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踐行
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運用到教學中,能夠提升教育的科學性,以及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從小具有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第一,流程化教學現象十分普遍。沒有考慮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總是采取固定的流程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教師的教學熱情及效果。第二,教學設計未考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未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過于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第一,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及創造能力的提升。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將使得老師轉變教學思想及思路,注重對學生潛能的挖掘,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第二,有助于老師教學素養的提升。主動參與到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內涵、實現路徑等的研究中,這個過程能夠更新老師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及素養。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策略
1.生活即教育。比如,在學習《龜兔賽跑》一文時,考慮到有些學生沒見過烏龜爬行的情況,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龜爬行的視頻。學生會被烏龜非常緩慢但又非常努力地爬行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所感染,從而發自內心地喊出“小烏龜,加油!別放棄!”如此,會對課文有更加深入地感悟。展現生活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正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思想引入的體現。
2.解放學生思想。解放兒童的思想,是指對兒童頭腦、雙手、雙眼等方面的解放,這樣才能實施創造教育,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第一,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加強對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能讓學生養成敢于質疑老師及課本等的習慣。第二,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其實就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如學習《開國大典》一文時,組織學生來制作、繪畫與開國大典相關的作品,在學習完《只有一個地球》之后,設計走訪調查活動等,提升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其實就是解放學生的眼睛。知識教學模式已成為過去式,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意志的鍛煉、性情的陶冶,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是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景、事及人的觀察。
3.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需要老師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拓展其學習視野。比如,鼓勵學生走進自然、社會中,去感受自然文化與社會文化,讓學生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許頡.引生活之源,促教學之長———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好家長,2017(37).
[2]蔣秀琴.以生活之媒,助教學之長———“生活即教育”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