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要】新課標強調,要減少對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個性、創意的表達、評改,逐步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但教師慣于對學生習作精批細改,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難以培養。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評改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評改;策略探索
*本文為2019年“十三五”課題“小學高年段學生習作評改方式的研究”(課題編號:HSJY- 019- b- 044)的研究成果。
新課標下的語文作文評改策略需要繼續完善,教師要繼續優化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語文作文評改,讓學生意識到觀察、調查、訪談、閱讀能力對語文創作的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作文批改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多批少改,鼓勵學生創作
在審閱學生的語文作文時,教師除了對學生創作錯誤明顯的地方進行修改,主要工作要放在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上。小學生正處于展現自我的年齡階段,教師采用激勵性的教學方式、教學氛圍,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孩子對創作的熱愛和學習語文作文的動力。
(二)巧用點評,注重引導
批改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存在抄襲或表達過激的行為,應當利用紅筆標記提醒。例如,發現學生全文抄襲的時候,在其作文本上寫,“作文很好,但是在這里看不到真正的你”,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學生不要抄襲。再如,部分學生創作的時候不會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緒,老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可以加以引導提點。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評改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批點,學生修改
教師修改學生作文,應變全面開花、處處下筆的批改方式為重點批點、擊其要害的指導性批閱。
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某些小問題,如關聯詞語亂用、缺少動作、心理描寫或者語言描寫不到位等,圈畫指出,點到為止,要求學生自己修改;語句不通的地方,學生自己難以修改的,同學們共同商討加以修改;實在無法解決時,教師再作指導點撥。對于學生作文中局部出現的問題,如過渡、照應以及段內語序混亂等,教師可通過旁批做出相應的批點。
對于學生作文在整體上出現的大毛病,如立意選材方面、內容剪裁方面、結構思路方面等,用通俗易懂的批語,指出切實可行的修改建議。批語力求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指導性、鼓勵性,避免空泛籠統。學生可根據教師所做的批點評語,做進一步的斟酌推敲,加工修改。
(二)合作式互改,提升分析能力
學生之間的評價可以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以同學之間的評改為主,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在評價中可以采用“小改”“中改”“大改”三步走策略。以“小改”為例:①小聲讀查,修改病句,針對性地對文中的病句進行修改;②修改錯別字,要求學生在小改中,利用工具書將文中的錯別字一掃而光;③修改標點符號,由教師帶領大家一邊熟悉標點符號一邊進行修改。
在學生熟悉了評改方法之后,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來激勵學生的評改動力。例如,可以給學生分組,并以計分的形式讓學生展開評改比賽。
(三)學生互評互改,促進互相學習
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組內共同評改一篇范文,以當次作文的訓練重點為中心,特殊的可適當增加附加分。然后,每個小組成員分配一篇其他成員的作文,按照主體、材料、結構、語言四個步驟,寫好旁批和總批語,最后打分或者評級。對于作文相對弱的同學,組長組織成員復查,可作補充和修正。最后,取學生與老師評改的平均分作為該次作文的最終得分,并針對性地指導下一步工作。合作寫作小組內,每一個同學都參與評價,采取共同批改和個人批改相結合的方法。在修改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次作文互改中的每一篇作文,從中有收獲,從中有提高。
在正式作文本發給學生后,要求學生相互閱讀作文,并找出錯誤,寫出評語。對優美句段、病句、錯別字予以圈畫標注。為了督促學生互相學習借鑒,可要求每位同學至少閱讀十篇作文并寫出評語。這就使得學生增加了閱讀量,通過對不同水平作文的閱讀和評價,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和作文水平。
(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習作評改在繼承傳統合理做法的基礎上,應尋找更加高效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展示學生習作,學生結合在課堂里學到的修改習作的方法,嘗試在群里互相點評。幾個月下來,學生由最初的不敢評、不會評到后來的“會發現同學的長處,會稱贊別人的優點,還會寫自己的感受”,變化顯著。
此外,微博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潛能、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寫作與發表同步進行,學生的習作一旦完成,放在網絡上馬上可以交流,不必經過教師的審定、篩選、淘汰,學生就可以體驗到寫作的快樂與成就感。
優化語文作文評改策略,可以改善學生作文現狀。通過老師的不斷完善,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創作能力,激發學生創作興趣,挖掘學生創作潛能。
【參考文獻】
[1]江國翰.探討小學語文作文評改的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8(31):196.
[2]曾美霞.小學語文作文評改方式探究[J].讀寫算,2018(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