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摘要】素材積累是學生寫出一篇好作文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就蘊含著大量的素材資源,這些具有價值的素材可以讓學生合理地運用到習作中,以此來提高自身寫作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生活中積累素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寫作要求是,“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注重“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作文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素材匱乏,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作文與真實生活是一種什么關系、怎樣拉近寫作與生活的距離、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做好哪些工作”等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擷取直接與間接素材。
一、生活素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好文章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經歷感受就不同。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們大多數都是憑空想象,不去寫生活中的素材,這是往往是由于學生不懂得關注生活。生活素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習作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規矩太多、無處下手。做事要有規矩,作文亦如此。但在作文的初期如果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限制,會讓學生更覺得索然無味,進而怯而生畏,在作文前行的路上多了一條攔路虎。
2.虛情假意、無病呻吟。離開了生活的胡編亂造式作文或模式化作文注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寫作固然是強調感情、抒發心中之意的,但在教師過多追求文章渲染、多種修辭等十八般武藝輪流上陣的主導下,學生的作文有了太多的矯揉造作、虛情假意和無病呻吟。
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
1.在大自然界中積累習作素材。很多時候,學生習作需要用到的素材來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界中的習作資源又可以分為很多方面。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景觀授課,其中景觀又可以分為人為景觀和自然景觀,人為景觀主要是指因受到人類影響而發生變化的景觀,而自然景觀主要是指大自然中本身存在的自然景觀。
2.在家庭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家庭環境是學生成長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引導。很多時候,家中不管什么事情,學生都是最積極表態的,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表達不完的想法和見解。家長可以借助孩子的這個特點,為他們創造恰當的實踐動手操作機會,讓他們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去感悟家庭生活的美好。
3.搭建學生心靈橋梁,拉近作文與生活距離。如果說語文是一門心靈的學科,那么作文就應該是心靈種子的萌芽與勃發。筆者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看到“牽著一條老狗,悠然穿行在油菜花地”這樣的文字時,很高興這些真實的生活素材走進學生的作文,也感慨于這位學生獨到的發現與品位。
作文教學中的素材選擇是個難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內化這些生活素材。
【參考文獻】
[1]葛妮婭.向生活討素材還作文原生態[J].名師在線,2018(16):48-49.
[2]陳利杏.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8.
[3]李偉燕.淺議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