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結麗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英語教師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授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訓練他們的閱讀策略,發展其閱讀方法,最終得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閱讀水平的高低關系著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目前,小學英語教材中課文篇幅增長,所涉及的詞匯、句型、語法以及文化更為豐富。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合理地處理教材內容,突出重點,把復雜的知識內容條理化和簡單化。
一、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注重練習,忽視興趣
小學生由于英語語言積累較少,對于稍微有點生詞的文本就容易能產生厭倦逃避的心理,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不高,整片閱讀能力較弱。若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時,僅僅注重學生的聽和說訓練,不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一味地機械反復練習,只會讓學生對閱讀越來越不感興趣,從而對英語閱讀望而生畏。
(二)注重記憶,忽視語境
目前,許多地區學校都開始重視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但是在教學方法上還較為欠缺。主要體現在老師較注重單詞、詞組、短語等基礎知識的講授和記憶,并不可以將其帶入英語文本的具體語境中分析,教師對英語教材所列出的相關完整語境的文章在進行解讀時候,常常習慣地拆分開來,讓學生通過詞語、句子等基本形式來加以記憶,這使得閱讀文章的完整性被破壞。
(三)注重表面,忽視文化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語言能夠體現該民族的歷史和風俗文化背景而且也蘊含著該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所以,語言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促進語言的豐富發展。如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的Recycle1:Bedinthe Summer,這是一首關于季節的詩歌,非常著名,但是如果學生對蘇格蘭的生活文化習慣和時差完全不了解,學這首詩會相當吃力。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指導
(一)設計巧妙問題,激發閱讀興趣
蘇聯教育界提倡的“問題導學”,已經成為世界上影響很廣的教法之一,這種方法可以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有效的提問對控制課堂節奏以及幫助學生從閱讀文本中提煉出有效的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理解。有效的提問是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能促進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英語提問的技巧有:
1.轉換表達方式
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一時半刻不理解,回答不出來時,教師應該使用另一種更容易的表達方式,例如:“Howmanyanimalsdoyouseeatthe farm?”學生不容易理解,可以換成:Howmanyanimals?Letscounttogether.學生看到老師一邊指著動物一邊數數,就理解老師是提問有關動物的數量問題。
2.提供有效信息
有時學生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對問題缺乏關鍵信息,此時,我們應該想方設法提供有效信息給學生,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去積極思考,但是不能直接提供答案。如“Whatshouldwe dowhenwetravel?”教師可以補充問:“Canwe littereverywhere?”“Shouldwescribbleevery where?”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
3.提倡合作學習。在文本解讀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供孩子小組討論,然后代表發言,如學習完關于動物的文本后,可以提出:“How toprotecttheanimals?”在小組里,每個學生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學生在分享的同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英語氛圍在構建起來。
(二)滲透閱讀技巧,加強策略指導
1.科學處理略讀與精讀
略讀一般是閱讀的第一步,能大大提高閱讀的速度,獲得文本的中心內容,了解文本的大意。略讀后再仔細閱讀,會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徹。學生在接觸文本時,通過略讀能夠用“who,when,where,what”把文本的主要內容總結概括出來。精讀就是對文本內容要逐段、一句句地進行閱讀,學習文中出現的語法,積累段中出現的語塊。學生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讀透文本,把握重點。學生處理好略讀和精讀的關系,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效率,輕松面對英語學習。如在教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U3AtweekendsReadandwrite時候,學生需要精讀文本的內容,學習文中的周末生活的問法和回答方式。并且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短語flewkites,wenttothecinema,hadapicnic等。學生在略讀后需要詞不離句地精讀文本,學會文中句式,并且用于實踐。
2.合理運用視聽法
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使用漢語交流。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會習慣性地運用漢語思維理解閱讀文本,解決閱讀中的各種問題,該方式存在較多的弊端,讓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文章大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預知能力和閱讀興趣,可以在閱讀前使用視聽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聲音、圖片、影像等多方面的信息來刺激感官上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通過對每段英語材料的首句和尾句、文中的高頻詞分析,引導學生了解閱讀內容的大概意思。如,在教授人教版PEP五年級的《My favouriteseason》Readandwrite時,文中的主題是fourseasons,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大意,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放映與主題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3.滲透文化開闊視野
在學生學習大量的英語閱讀語篇時,要接觸大量的社會現象和文化背景。學生不僅僅要了解一些文化現象和培養情感態度,還要理解語篇背后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比較和歸納國內國外的文化差異,形成自己的文化鑒別能力。如在牛津英語五年級教材U7OpenDay中,教師在教學環節除了強調活動的先后順序的詞語First,Next,Then,Afterthat,Finally以及句型的理解和操練,還需要根據文本去深層引導,如開放日的來源,當天會設置的活動游戲;或者開展中西文化的對比,如中國稱為“OpenDay”,英國則為“ParentsEvening”,引導學生理解和對比中外文化,用英語思維看世界,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語言文化雙向習得。
(三)借助自然拼讀,提高閱讀質量
自然拼讀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教學法。不同年級側重點不同,在中高年級重點放在學生自然拼讀的能力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結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的規律,從而達到看到詞能讀,聽詞能拼寫的能力。學生掌握了拼讀的規律后,需要大量的重復閱讀材料鞏固熟練,為了讓學生牢固記憶,需要選擇符合兒童認知習慣的閱讀材料,如,繪本。通過大量閱讀,學生有了一些高頻的名詞、動詞的儲備,就可以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因此,自然拼讀有利于閱讀的開展,閱讀也有助于拼讀的鞏固和內化。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積極閱讀的情緒,授予學生精讀和略讀的技巧,擴大學生的文化意識,借助自然拼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逐步引導學生邁進英語閱讀的樂園。
【參考文獻】
[1]潘海燕.英語閱讀策略與閱讀理解的相關性[Z].2006.3.
[2]劉素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7(2).
[3]吳紅梅.巧設方法激讀趣高效引導樂閱讀———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