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摘要】在素質教育要求下,對小學生的德智美體勞等綜合素養的培養在不斷深入,小學音樂也開始研究全新的教學理念。其中體驗學習的模式就是以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音樂學習中為目的,讓學生在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受到音樂的熏陶,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從而實現藝術情感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學習”的意義,探索了實踐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驗學習;認識和實踐
音樂是一門富有情感的、充滿審美情趣的學科,利用音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因此,音樂教學已經不僅僅是帶領學生去欣賞樂曲、了解基礎樂理知識以及認識一些樂器,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的方式,建立體驗學習模式,即引導學生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激發其探索音樂的美感、藝術性和情感價值,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教師要構建真實的模擬情景,在與音樂內容貼合的環境中,將抽象的事物和內容轉化為更加直觀具體的場景,以實現學生音樂知識的內化。體驗教學是小學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音樂教學中“體驗學習”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內涵、情感等各方面內容進行體驗,促進學生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同時讓學生能夠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出現的想法表達出來,實現情感的交流,能夠有效傳遞積極的道德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陶冶情操。比如學習人音版一年級下冊有關春天的課時中,《小雨沙沙》《布谷》等歌曲,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通過引導學生聆聽和演唱歌曲,讓他們感受音樂所傳達出來的春天的美麗,可以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特點、理解能力和思維模式都不相同,在音樂的學習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都會因為自身的經歷、體驗等有所差異。音樂與人的思想和精神是緊密相連的,通過聲音傳到耳朵中,直擊人們的心靈,并回蕩在腦海中,影響人們的思維,啟發人們去想象和創造。讓學生在體驗學習模式中接觸音樂,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放松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去回憶、聯想、想象,有效開發小學生的大腦,挖掘他們的潛能。
小學生的各方面都還處于待開發的階段,體驗式學習可以通過對學生情感、思想的牽引,來提升理解力,并鍛煉其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其不斷聯想音樂的畫面,來培養其創造意識。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
體驗學習能夠摒棄傳統枯燥的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重點關注自己的內心體驗,從自身情感的角度認識和理解音樂,真正發現音樂的美。
二、小學音樂教學“體驗學習”的實踐策略
(一)創造音樂意境促進學生進行體驗學習
要充分發揮體驗學習的價值,教師必須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從積極的、向上的角度去感受音樂,從音樂中獲得力量和精神。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眾多背景相似的音樂來創造一個濃厚的意境和氛圍,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迅速代入到課堂學習中,然后引導學生體驗這個意境所傳達出來的情感。
比如在學習《可愛的動物》這個章節時,在欣賞歌曲《頑皮的杜鵑》《賽馬》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一些小動物的動畫短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鼓勵大家思考,還有哪些有關小動物的歌曲,讓學生大膽唱出來,并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再引導學生從歌曲和這些短片中去體驗音樂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憐憫之心,促進其在生活中能夠友好對待動物。比如在學習《草原牧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廣闊草原的圖像,并播放音樂,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在碧油油的草原上,有成片的羊群、奔跑的駿馬,有騎馬的少年、歌唱的少女,同時教師還可以加上一些牛羊的叫聲,馬蹄聲以及遠方少女的歌聲,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的意境中,讓其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草原中。
(二)利用歌詞的魅力進行體驗式學習
音樂除了旋律、節奏等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的情感,歌詞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體驗學習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音樂歌詞的魅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對許多歌詞的了解程度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也要利用這個優勢,挖掘歌詞中積極向上的內容,將其靈活運用到教學中,提高體驗學習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小鳥小鳥》時,教師先教學生學唱歌曲,然后利用多媒體來展示一些小鳥非常喜愛的地方,比如郁郁蔥蔥的樹林,里面有綠樹、鮮花、清泉,讓學生一邊演唱,一邊想象如果自己是一只小鳥,在這樣的環境下是不是非常開心。接著教師可以針對歌曲中的歌詞“小鳥們多么向往那只有綠色、鮮花、清泉的好地方”,引導學生來思考,為什么小鳥們是向往,而不是真正擁有這種生活呢?然后播放一些有關環境污染的圖片、短視頻,讓學生觀看后說出自己的感受,并提問:“如果你們是小鳥,愿意在那種環境下生活嗎?”學生都說不愿意。利用生活豐富體驗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將課本內外的知識聯系起來,實現知識的遷移,也能夠借助生活的近距離特點實現正能量的傳遞。
(三)利用實踐體驗加強音樂感受
體驗學習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體驗音樂作品的價值和美,從而加強對音樂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有關《春天》的歌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歌曲來描繪一幅春天的景象,讓學生在聆聽歌聲的過程中,帶著愉悅、放松的心情繪制美麗的春景,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豐富圖畫的內容,從而將形象的作品與音樂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能力。還可以引領學生去大自然中搜集有關春天的素材,比如綠葉、花朵、小草等,搜集樹枝、泥土等自然資源,讓學生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構建一幅春天的圖畫,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全部展示在作品中。
比如在學習《愛祖國》這個章節的歌曲時,可以組織一個歌曲接龍的模擬比賽,將男生女生分成一個小組,讓他們分別唱出所有與愛祖國有關的歌曲。學生需要結合自己所學、所聽和自身的經驗體驗,在接歌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思維,并且還可以促進其思考,歌曲中哪些句子是贊美的祖國,與愛祖國有什么聯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而實現音樂的體驗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審美能力還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體驗式教學能夠通過情景模式的構建,幫助其將外在的知識進行內化,通過自我感知實現思維和想象力的成長。因此在體驗教學模式的使用中,教師仍然需要根據小學生的成長和思維特點,開發創新有效的教學手段,利用民歌、歌劇、戲劇等不同類型的教育內容來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楊陽.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識與實踐分析[J].讀寫算,2018(27):218.
[2]周曉娟.小學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實踐分析[J].電子樂園,2018(11):0111.
[3]曹怡.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8(7):201.
[4]王麗娟.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存閱刊,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