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
【摘要】給家長選好“禮”,送好“禮”,是班主任工作的智慧。“禮”中有情,有愛,有專業。讓這樣的禮物,成為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溝通橋梁,促使家校認知趨于一致,同頻共振,讓孩子成長的空間更加廣闊,家校互補,默契配合,產生最大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家校溝通;孩子成長;家庭教育;專業成長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家庭教育的質量對于一個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
總會遇到這樣的家長:凡事高高掛起,孩子習慣養成朝令夕改;事事親力親為,剝奪孩子歷練機會;性格武斷暴躁,一聲暴喝,關上孩子的心門。這樣的家庭教育成了孩子健康成長的阻力。怎么辦?
對于班主任來說,引導好孩子成長,更要關注家庭這一孩子成長的原生態環境,用專業知識引導家庭教育。
為此,筆者認為,孩子成長的路上,班主任要多給家長送點“禮”,送好“禮”。
送什么?
送理念,送知識:送上新的教育理念,送上每個階段孩子成長的心理、行為需求,送上避免拔苗助長、越俎代庖,幫助家長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送方法,送平臺:對不善交流的家長,送上親子溝通的話術;對忙于工作的家長,送上有效陪伴的方法;班級啟動親子運動會、爸爸俱樂部等有趣班級活動平臺,在輕松愉悅中呈上家庭教育禮包。
送出味,送出情:把孩子在校活動的亮點錄制成小視頻,加上一些點評語,將孩子的成長告知家長;收集學生最棒的一次作業書寫,最亮的一張圖畫,最美的一個笑臉,郵寄到家長家里,成為最動人的家校溝通話語;關注特殊學生、困難學生、后進學生、情緒異常學生等不同學生的點滴成長,送上有針對性的方法策略,雪中送炭。
送禮,要有兒童成長的規律,幫助家長把握孩子成長關鍵期;要有溝通的技巧和話術,解決一部分家長無效溝通的問題;要有孩子成長點滴的資料收集,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及時肯定;要有孩子的悄悄話,拉進家長與孩子距離;更要和家長、孩子一起進行成長規劃,科學指引家長。
怎么送?
入學初,備上入學教育指導手冊,指導新手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做好家庭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入隊時,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促使學生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有升學壓力時,做好協調溝通,送上上屆畢業班經驗,讓努力有方向……
像這樣的關鍵點很多———青春期來臨時、考試失敗時、有不良情緒時、獲得榮耀時……
送禮方式多種多樣,集中送(家長會),個別送(關注差異),多種平臺送。在QQ群里,每周定時開個班主任小課堂,送上一些家庭教育的鏈接,幫助家長更新知識。普遍問題集中送,個別問題單獨送。網絡平臺定期送,急事要事快件送。
給家長選好“禮”,送好“禮”,是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讓這樣的禮物,成為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的溝通橋梁,促使家校認知趨于一致,同頻共振,家校互補,默契配合,產生最大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楊曉萍.凝聚家校共育合力,深化勞動教育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