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露
【摘要】在語文課堂中,適時、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語文教師提供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逼真、生動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增長語文知識、接受文學熏陶、開闊思維眼界、啟迪進步思想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應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之所以缺乏動力是因為教師沒有采用其喜聞樂見的方式與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以其他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新奇的教學手法使得學生的身心獲得莫大的滿足,學生渴望繼續學習,這時就無需再全部借助教師的力量,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闡述
1.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學生人生閱歷不能和成年人相提并論,學生已有記憶中沒有印象,在不理解前提下學習會消磨學生的耐心與精力。教師有意識、有針對性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來激活小學學生學習的內因,教師通常從視覺聽覺出發,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展示視頻圖像,通過感官刺激讓學生獲得真實感。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造一個動態燕子,播放燕子飛行的課件,讓學生能夠深受吸引。在完成視頻播放之后帶領學生品味鳥的飛行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發揮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認知,使得學生攻破理解難關。
2.利用多媒體使學生產生寫作興趣。知識學習是內化,表達是外化。學生不僅要學會理解還要學會表達。以往的教學難以使學生具有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需要依靠多媒體網絡技術來實現。
3.利用多媒體引導互動合作。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信息資源,為學生提煉合作主題,引導學生合作互動,進而構建融洽、和諧的互動氛圍,提高合作能力。
4.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試教育對學生的控制極為嚴格,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缺乏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想象力,確保學生的認識從形象階段轉到其他階段,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可能。
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的發展依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師要想保證教學實踐效果,需要對以下幾點問題進行注意:第一,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避免用視聽資源替代學生的聲音。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朗讀、看圖說話等方式調動其課堂參與。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用人機互動替代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在多媒體技術的助力下小學語文課堂具有趣味性、生動性等明顯特征,學生以極大的激情投身于語文知識學習中,以往教學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小學語文教學翻開了嶄新的一面。這鮮明地展示了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越性,教師應當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利用該項技術開啟新的征程。
【參考文獻】
[1]李瑞蘭.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