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彥竹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入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幾點見解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興趣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興趣的重要性和培養興趣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興趣能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草原》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播放草原的課件,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欣賞著藍天白云,仿佛置身其中,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讀中感知、感悟
現行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語言生動形象,文筆優美的范文。課堂教學中,要變換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如范讀、引讀、自由讀、默讀、帶著問題讀、問答式輪流讀、分角色讀、賞讀、想讀的人都站起來讀等等。如教學《窮人》一課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知到本文寫了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理解課文時,讀桑娜毫不猶豫抱回孩子的舉動,悟出桑娜對于死者的同情和對于孩子的憐愛;通過有感情地誦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讀,讓學生鑒賞桑娜具有的心靈美,讓學生贊美桑娜具有的心靈美,桑娜的美好形象在學生心里樹起一座豐碑。
三、精心設問提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獨立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教師要善于提出有價值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可以給整篇文章設計四個大問題:
1.大榕樹給你留下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2.你覺得鳥兒在這里生活得怎樣?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3.“‘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稱大榕樹是鳥的天堂?
讓學生圍繞這四個問題去讀課文,理解課文,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去讀書、看視頻、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甚至是爭論,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四、強化家庭在小學生語文拓展閱讀中的作用
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家長應該輔助學校和老師,在家里為小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以身作則,為小學生樹立榜樣。
五、欣賞評價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每學完一篇課文后,要讓學生把學習心得與感受寫下來,可以寫對文章某一部分內容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可以寫從課文中明白的道理,既可寫讀后的心情,還可寫從文本中學到了什么,對此進行及時評價總結,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更有助于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之海.提高教學質量,要確?!八膬灮薄八牡轿弧薄僬勅绾螛嫿ǜ咝дn堂[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