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把他們培養成適應時代的現代公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渠道,抓住契機,把握好數學教學與學生個性之間的聯系,發揮有效評價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情商。
【關鍵詞】情商;有效評價;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2-0060-02
On the Use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EQ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gl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Canglang education group,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LI Jia
【Abstract】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should not only allow students to master mathematics knowledge,but more importantly,train them into modern citizens who adapt to the times.In 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gras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students'personali‐ty,play the role of effective evaluation,and cultivate students'emotional intelligence.
【Keywords】EQ;Effective evaluation;Math education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稱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是相對智商提出的,指一種為人的涵養,一種做人處事的態度,一種人格特征,它包括同智力活動效益發生交互作用的意志品質、態度心情、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21世紀的現代社會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品德、較高的智力、強健的體魄、較高的審美能力,更要有高情商。評價是一種價值評判,是一種精神交往活動,是評價雙方的心靈相遇。數學雖是理性的科學。但數學教師也能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生理情感和認知心理特征,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評價促進學生情商的發展。
一、自我評價,了解自我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它是激發人向上進取的內在動力,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而一個人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往往起始于小學階段。因此,在課堂上的學習評價,除了教師評價外,應更多地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反思的形式,充分體現學生是評價的主體。
教師可設計學生的“課堂自評表”,就是學生對自己課堂表現和自我感受的評價記錄,用打“√”的形式對自己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例如,遵守紀律是“很好”“一般”還是“要努力”,如果學生哪項表現好,就在相應的欄目中用“√”表示;然后是發言的情況,是“積極”“一般”還是“要努力”。通過這個評價,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本階段掌握的知識技能情況和自我發展的狀況,比較自我前后學習情況的變化,改進學習策略,從而明確自我發展的目標。這樣的評價過程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促進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積極反思,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能力。在數學課堂上應盡量為學生搭建自主的平臺,讓他們開展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并不斷自我反思、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二、“寬容”評價,管理自我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但這里說的“寬容”并不是指對學生各種錯誤思想、行為的漠視和放縱,而是教師以一種寬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意識到并糾正自己的錯誤。寬容的前提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
(一)適當否定性評價
馬卡連柯說過:“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量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新課標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但學生正處于成長期,過度的激勵性評價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困難產生低估。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否定性評價,即適當地批評,注意培養學生接受批評、戰勝缺點的勇氣,但不能用過激語言,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引入延時評價
對于有些問題而言,不一定要急著處理,可以先“冷一冷”,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對前面的行為做出評價和調整,這樣可能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學《噸的認識》時,一位學生說:“一個人一天大約要喝700千克水。”教師并沒有糾正也沒有任何評價,而10分鐘后當那位學生拿出一瓶可樂后立即站出來說:“我剛才說千克不對,一瓶可樂才350克,一個人一天應喝700克水。”不是直截了當地告知學生“你錯了”,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會,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充分尊重并利用學生個人的數學經驗和數學事實嗎?
三、多元評價,激勵自我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作為具有獨立思想和人格的個體,其思維的方式、方法、能力等方面客觀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多元的個體需要依靠多元評價充分確認自我價值,所以不論是評定學生作業質量還是課堂表現,都應從態度、意志、學習品質三個緯度進行。
(一)正面評價為主
作業批改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連接師生情感的橋梁。在作業批改中也可以注入積極肯定的情感因素:一是改變傳統作業批改符號,多用“√”或笑臉等;二是使用激勵的語言,如:“你的作業做得真精彩;你的進步讓我喜上眉梢;你的解題思路不同凡響;你的方法真是妙極啦”等;三是使用模糊寬泛的等級評價制,淡化分數定位的影響。如:星級制或用“A、B、C”等模糊寬泛的評價方法。四是實施采用作業免做卡制度。如學生作業連續5次全對,可以獲得一張由教師親手繪制的免做卡。教師在卡上畫上各種簡筆畫,形象生動活潑,深受學生的喜愛,也培養了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也許就因為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充滿愛的撫摸,從此就可以轉化一個學生。
(二)實行分層評價
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共性,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實行統一評價和分層次評價相結合。在每個學生原有基礎上制定“最近發展區”。對于提前達到客觀標準的學生,教師可為他們設計更高的評價標準,引導他們勇于挑戰教師、書本,勇于超越自我。對于成就水平暫時較低的學生則應用激勵性的評價方法,千方百計抓住其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發現,都要加以及時表揚,使其品嘗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考試內容可按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分為A、B兩份試卷。首先,學生做第一份A卷,命名為“輕輕松松闖第一關”,其中內容有口算、筆算以及應用題等基礎知識。口算采用兩人一組,教師給題、互相聽算、互相批改,體會做“小老師”的感覺。其他部分統一答題,教師統一批改。設置一個分數線,凡是達到這個分數線的學生均闖關成功。因為A卷是基礎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且不宜過難,使學困生稍加努力也能闖關成功。過關的學生自然興奮至極,體會辛苦學習后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也使學困生看到希望。其次,闖過第一關的學生再參加第二關B卷的測試,B卷命名為“勇敢機智闖第二關”。B卷的綜合性、實踐性較強,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因而難度稍高一些。學生統一答卷,同樣設置一個分數線,達到分數線的學生闖關成功。B卷給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個大顯身手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四、小組評價,和諧你我
我們正處在競爭與合作共生共存的時代,更強調與人相容、合作共處。只有這樣,心情才舒暢,才會具有關心他人、理解他人、與他人團結合作的高尚道德和健全人格,才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情商,成功的機會才更大。
為了不斷促進學生交往水平的提高,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把全班學生劃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人小組4~5名學生,組長先由一名較負責的學生擔任,以后輪流擔任。在小組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交往、融洽相處。在公平分組的情況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捆綁式的成績評價,強調團隊精神。在課堂討論中,盡可能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發言,讓發言人代表本組匯報小組學習的結果;在學業成績上,作業、練習、測驗,盡量考慮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對成績好的大力表揚和獎勵,使全組成員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對交往水平高的成員表揚,對比較靦腆的學生注意引導,幫助其排除心理障礙,積極參與到群體的交往活動中。
五、結語
關愛學生生命成長,為學生營造生命化、多元化、藝術化的評價環境,用“評價”點亮孩子的心燈,充分發揮課堂評價功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成為未來的成功者。
參考文獻:
[1]王紅梅,王桂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及時評價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
[2]景作魁.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激勵性評價的策略解析[J].學周刊,2019(28).
[3]張毅平.加強情商的培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6(05).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