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仍未將訓練學生未來崗位需求的英語職業(yè)能力作為教學內容,因而未能體現其實用性、職業(yè)性等特點。“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旨在訓練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huán)境中熟練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職業(yè)競爭力。本研究通過面向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高職學生對于參加英語競賽的態(tài)度,并據此探索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英語;以賽促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王雅琴,女,陜西人,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金項目】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項目2019年度“外語研究專項課題”:基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高職英語實踐研究,項目編號:YZX2019-33。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各種高規(guī)格的高職院校英語相關職業(yè)技能競賽的舉辦,激發(fā)并鼓勵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引發(fā)了廣大教師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極大地推動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賽促學”已經逐漸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
“以賽促學”即通過競賽,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仍未將訓練學生未來崗位需求的英語職業(yè)能力作為教學內容,因而未能體現其實用性、職業(yè)性等特點。“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旨在訓練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huán)境中熟練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職業(yè)競爭力。
筆者所在的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學生每學年固定參加四項各類英語競賽,分別是:每年4月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5月的“高教社杯”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實用英語口語大賽;10月的“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以及12月的內蒙古自治區(qū)高職高專英語詞匯大賽。針對每項比賽采取的集訓方式,雖然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也出現明顯的弊端,如:1.不能真正選拔最佳的參賽選手;2.不能體現技能大賽實用性、職業(yè)性的宗旨;3.只著眼于參賽的成績,而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本研究通過開展問卷調查,面向學生,了解高職學生參加校內外英語競賽的積極性以及參賽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以此為依據調整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并探索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新思路。
二、問卷調查情況
1.問卷調查對象。本次問卷調查面向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的在校學生發(fā)放,于2020年7月進行,571名學生匿名參與此次問卷調查。本調查共收回有效樣本571份,其中收回大一學生有效樣本311份,占54.47%;大二學生172份,占30.12%;大三學生88份,占15.41%。
2. 問卷調查設計。本問卷包括高職學生對于大學英語課的重要性、參加校內外英語競賽的態(tài)度、參賽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以及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滲透英語競賽內容的建議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共設計了 20 個問題,其中單選題13個,多選題6個,第20 題為填空題。
3. 問卷調查目的。(1)了解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的重要性的看法;(2)了解高職學生對參加校內外英語競賽的態(tài)度;(3)了解高職學生參加競賽對學習的促進作用;(4)了解高職學生對日常英語教學中增加英語競賽內容的建議及可行性。
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開設滿意度高。參與“對大學英語課程開設情況”調查的有571名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英語課程開設情況很滿意和較滿意的比例達68.13%和23.29%,而一般滿意或者不滿意的僅占7.71%和0.88%(詳見表1)。結果表明,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滿意度較高,希望學習這門課程,因而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也相對較高。
2.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對未來發(fā)展很重要。570名學生全部參與了“本課程與大學英語課關系”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對未來發(fā)展非常重要的高達71.63%,只有1.23%認為英語課程對未來發(fā)展不重要(詳見表2)。結果說明,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英語的用途,并激發(fā)英語學習的強烈動機。
3.學生對參加英語競賽的態(tài)度非常積極。571名學生全部參與了“對參加英語競賽的態(tài)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生參加英語競賽持支持態(tài)度的、認為利大于弊的高達95.45%,持反對態(tài)度的、認為弊大于利的僅占4.375%(詳見表3)。由此說明,學生樂于參加各種校內外英語競賽。
學生認為參賽有利于后續(xù)學習和自我提升。關于競賽的促進作用調查為多選題,此題回收了202份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完英語競賽之后,58.42%的學生覺得大大提升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54.95%的學生認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新的學習方法;64.36%的學生認為通過競賽找到了自己的薄弱之處,以后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47.52%的學生認為參賽提升了個人的自信心;還有48.51%的學生表示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有用的英語知識;只有0.99%的學生認為參加競賽沒什么用(詳見表4)。由此可見,參加競賽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全方位進步。
4.日常英語教學中應增加競賽內容。問卷的第20題是開放性問題,針對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融入競賽內容征求學生的建議。過濾掉空選項之后,收回196條有效回答,其中絕大多數同學都希望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競賽內容(詳見表5),他們認為那樣既可以增加英語的趣味性,又有助于提高英語水平,還能有針對性地為競賽做準備。
四、結語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學生對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的英語課程開設情況很滿意,而且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對其未來發(fā)展很重要,對參加校內外的英語競賽持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認為通過參賽可以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綜合學生提出關于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增加競賽內容的建議,筆者認為在接下來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中,通過篩選適當的競賽項目,可以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將學生的職業(yè)、教學內容以及競賽內容結合起來,實現教學和競賽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轉變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設計,完善評價體系,以英語能力考核為基礎,以技能考核為重點。考核內容需體現職業(yè)能力、英語技能和語言知識,注重過程考核,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嘗試將競賽成績作為考核指標,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高職英語教學更加貼近職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從而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嚴欽.淺談英語技能競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6(1):78-7.
[2]馬鼎.探究職業(yè)英語技能大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J].職業(yè)技術,2015(10):88-90.
[3]張雅珍.“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職業(yè)時空,2014,10(10):62-63.
[4]張娟娟.“以賽促教、賽教融合”: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現實價值與路徑選擇[J].職教通訊,2014(3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