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暉
【摘要】作業是學生在課堂學習后,教師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所采取的一種手段。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要燭照學生的發展之路,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立足高年級課堂,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指導路徑,以期為有識之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作業指導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還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體系中,教師需要關注語文作業,檢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學生在做作業時容易遇到阻礙,教師需要提供作業指導,使學生在學習之路上乘風破浪。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布置中的問題
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作業布置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僅無法起到能力提升的作用,甚至還會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反感,得不償失。下面就對語文作業布置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作業負擔沉重
過去,我們是應試教育,教師以成績論英雄,為學生布置了大量作業。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仍然有部分教師束縛在傳統教學體制的桎梏下,秉持落后教學理念。這些教師將升學作為目標,在課后常常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學生每天要耗費幾個小時才能完成語文作業。在布置作業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每天學習多個科目,每一科都有可能布置一定量的作業,如此則導致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十分沉重。另外,為了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要求學生機械抄寫課文、默寫生字新詞等,極大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作業乏善可陳。此種作業的布置,不僅難以起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語文能力的作用,而且長此以往,學生將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對語文教師產生抵觸心理。
(二)忽視學生需求
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對作業的需求,致使作業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僅僅是根據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作業的布置,這些作業常常是教師感覺“需要”布置,而不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進行作業的布置,此種作業布置方式也難以發揮出作業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教師不僅要考察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要考察學生的情感判斷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部分教師并未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而是將著眼點放在教材上,圍繞課堂所學布置書面練習作業,要求學生進行反復地抄寫練習。書面作業并不能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的指導路徑
從上述內容中能夠看出,教師在作業布置上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都使得作業成為了學生負擔,而不是用于提升學生自身語文能力的手段。因此,廣大教師應當反省自身,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作業的布置,從而起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作用。
(一)劃分作業階段
很多教師將語文作業等同于課后作業,將全部作業任務留在課后,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耗費了過多的學習時間。為了精簡作業任務,教師應該對作業階段進行劃分,將語文作業分解為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后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課前作業主要針對課程預習,教師需要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課中作業主要針對課程知識深化,教師需要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課后作業主要針對課后復習,教師需要鞏固學生所學,幫助學生構建具有個人意義的知識體系。
比如,教師在講《觀潮》時,可以為學生布置如下作業:一是課前作業,教師需要利用微課視頻等,輔助學生開展預習工作,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把握課文的主旨。二是課中作業,教師需要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口述錢塘江之景,找出文中描繪潮水聲音、潮水景觀的句子。三是課后作業,教師需要讓學生模仿《觀潮》的寫作手法,對自己曾經游覽的美景進行描繪,綜合運用《觀潮》中的修辭句式等,增強作品的語言效果。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機械的語文作業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趣味課堂,提供趣味作業,使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體驗語文學習的魅力。
比如,教師在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可以優化作業設置,輔助學生理解古詩涵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贈別詩,我國詩文有許多,這首詩卻名垂千古,永世留傳。教師需要讓學生背誦這一經典名篇,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自覺承擔文化傳承的任務。為了輔助學生背誦古詩文,教師應該提供具體引導,為學生創設古詩情境。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理解古詩大意,教師需要對古詩進行闡釋,并通過意義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背誦詩歌。教師可以對學生說“老朋友就要告別黃鶴樓東去了,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讓學生對出古詩的原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以此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提高當堂作業完成效率。
(三)設置分層作業
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應該考察學生的個人能力,為學生布置分層作業。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關注拔高訓練,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教師應該關注基礎訓練,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教師在講《晏子使楚》時,可以設置分層作業,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合理選擇作業。第一項作業難度較大,學生需要理解晏子使楚,所表現的不屈氣節;需要把握文本句子的邏輯關系,對其中暗含的哲理進行分析;需要把握文本關鍵詞的含義,如“侮辱”“尊重”,等等。第二項作業難度適中,學生需要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內容,學習晏子的愛國精神,把握其中的關鍵人物形象,體味晏子三次智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第三項作業難度較小,學生需要基本理解文章內容,熟悉課后生字生詞等。在學生選擇作業后,教師要考察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為學生提供針對化輔導,指出學生在現階段存在的學習問題,為學生指引學習方向。
(四)優化作業評改
作業評閱能夠使學生知曉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學習行為,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使學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業評改中,教師應該踐行賞識教育,在學生作業下方寫“你真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你進步得很快”這樣的評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實現自我發展。作業評閱應該重視學習指導,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作業問題,要求學生開展基礎知識鞏固訓練、閱讀理解訓練、寫作訓練等,有效彌補學生的短板,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變革。教師承擔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任務,應該提供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障礙。傳統作業布置存在問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創新作業布置方式,推進作業改革,使學生在趣味作業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張繼平.讓最美的詩迸出課堂——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61.
[2]車明凱,李春舫.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悅作業”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80.
[3]佟秋慧.自主參與合作交流——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7+79.
[4]劉靜.把學習還給學生——淺談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布置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8,(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