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從問題導入激發興趣、問題設計貼合教學、問題引導層層遞進、問題情境激發情感、問題討論合作交流的角度入手,探析了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問題導入 問題設計 問題引導 問題情境 問題討論
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新課改下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導學法呢?我結合自身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探析和闡述。
一、問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許多學生在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感到沒有興趣,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性,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掌握不足。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入的時候,可以巧設問題,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主動分析和探究知識。
比如,在進行《摸到紅球的概率》的教學時,概率,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令學生感到費解,那么如何通過提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平時愛玩的游戲制造懸念:“同學們,你們都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吧?如果你的對手是一個頂尖的高手,當你決定使用‘剪刀手勢的時候,對方會出什么手勢呢?請你預測一下這一局獲勝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帶著贏取勝利的目標,學生興致勃勃地展開了討論。有的說對方會出“剪刀”的手勢,有的說對方會出“石頭”的手勢,有的說對方會出“布”的手勢。其實,贏得可能性只有一種,那就是當對方出“布”的手勢的時候,可能性占“ 13”。這樣,通過巧設懸疑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概率事件探究的興趣。
二、問題設計,貼合教學
問題導學法中對問題的設計是該策略的核心,這里的問題不是教師隨便地問問“你們明白了嗎”“還有什么不懂的嗎”,而是教師貼合教學內容,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進行《圖形的平移》的教學時,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呢?首先,教師要明確本節課的重點:(1)理解圖形平移的含義;(2)能夠判斷一個圖形是由原始圖形經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其次,教師要明確教學的步驟。我在本課中設計了三步:第一步,感受平移;第二步,怎樣平移;第三步,練習平移。在“感受平移”環節,我設計了“汽車是怎樣運動的”“電梯是怎樣運動的”“教師展示的蝴蝶圖片是怎樣運動的”等問題;在“怎樣平移”環節,我設計了“(多媒體出示圖案運動的動畫)這個小花的圖案是怎樣運動的”“你能把圖案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等問題;在“練習平移”環節,我設計了“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先向哪邊平移了幾個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個格”“你是怎么數的”“它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等問題。這樣,把握住了教學的目的和步驟,在設計問題時緊緊圍繞這些進行設計,就不會偏離教學的中心,這樣的問題設計才是有意義的。
三、問題引導,層層遞進
在問題導學法的應用中,問題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相關知識,更是為了通過不斷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教給學生一種問題解決的思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比如,在進行《菱形的性質》的教學時,如果教師上來就問“菱形有哪些性質呢?”這樣學生會一臉茫然,不知道從哪里探究,這樣的提問就是無效的。因此,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的問題不宜過于簡單,這樣沒有思考和探究的必要,也不能過于復雜,會讓學生無從下手。教師要設計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一步討論。如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先從菱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角度入手,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如是軸對稱圖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問:“菱形是強化了‘邊的平行四邊形,那它有什么特點呢?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對稱軸之間有什么關系?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線段?”這樣,從已有知識引出新知識,并通過觀察它與舊知識的區別,發現它的特殊性質,進而探究出新知識的性質,這樣的提問,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學生一種思維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問題情境,激發情感
在問題導學法的應用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常用的手段,它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學生在特定氛圍的刺激和感染下主動思考和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與學生達成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狀態當中。
比如,在進行《認識三角形》的教學時,三角形的高是本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如果教師只是提問“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樣畫出三角形的高”,學生可能對這個問題并沒有什么感覺,因此學習起來效率就不高。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一個情境,將學生置身其中:“星期天,某街上有正在舉行美食節的活動,小明和小剛打賭,誰先到達美食街,買到第一樣美食,誰就是勝利者。賭約一生成,他們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美食街跑去,這時,小明來到了一個三角形的街口,他就在三角形的頂點上,對面就是美食街,你說他該怎樣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美食街呢?”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營造了一種競賽的氛圍,學生的好勝心和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激發了出來。然后教師再給學生畫出圖形,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高”中的幾個關鍵點,如頂點、對邊、垂線等,并明白了頂點到垂足之間的距離比頂點到對邊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短。
五、問題討論,合作交流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知識或者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單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因此,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時,為了增加學生思考的深度,拓寬學生思考的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
比如,在進行《角的比較》的教學時,在“數學理解”欄目有一個探究的問題:“借助一幅三角尺的拼擺,你能畫出75°的角嗎?15°呢?你還能畫出哪些角?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如果教師讓學生獨立探究,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這個問題,給學生分組,讓學生討論“利用手中的三角板,可以畫出多少種不同度數的角”,并派代表展示各種畫法。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拼出了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等多種度數的角,并發現這些角存在著和、差、倍、分等多種關系。這樣,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互相啟發、補充,將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刻。可見,問題導學法的應用,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提出問題,更應該通過提出問題,合作交流,啟迪思維,深化理解。
總之,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對于激活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維碰撞,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璠.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略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24.
[2]王蘭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7,(32):29.
[3]尹士月.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