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霞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每一堂數學課結束前,老師需要留有時間進行總結,促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零散知識和信息進行串聯,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知識的信息鏈,牢固知識記憶。在知識總結的過程中,老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復習、整理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深化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重新回顧學到的數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對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內化,找到數學知識點的本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 總結方式 課堂總結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一般對課前的導入十分重視,在教案設計中會研究好如何導入,然而卻不是十分重視課堂總結。在課堂即將結束時,老師一般采用的總結方式就是布置學生需要完成作業,同時要求學生對下一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這樣的總結方式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課前導入部分,同時也應該要設計更加生動、有吸引力的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對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進行鞏固,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主動學習和吸收數學知識。
一、過電影方式的課堂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過電影的形式進行總結,主要是在結尾時間內,老師要組織學生可以閉著眼睛,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內容進行回顧,老師在旁邊通過口頭描述給學生分層次呈現學到的知識點,學生在腦海中對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回憶和總結。比如,在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圖形分類”的數學知識講解中,在新知識講解之后的結尾時間,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然后老師從旁依次提出一些問題:(1)目前為止,學到的圖形有哪幾類?(2)在平面圖形中是哪兩類圖形?(3)線段可以圍成的圖形有哪些?(4)三角形如何進行分類?(5)那四邊形如何進行分類呢?分層次呈現各種問題,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像過電影般地進行數學知識回顧,閃現問題答案:(1)平面和立體圖形兩類;(2)分別由線段和曲線圍成的圖形;(3)三角形、四邊形以及多邊形;(4)按照邊,三角形可以分為等腰、等邊、三邊不等三角形,按照角可以分為銳角、鈍角、直角三角形;(5)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四邊形和梯形。按照知識點的內容和深淺程度來幫助學生更加有條理地進行知識點回顧,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同時明確不同圖形之間的關聯性,使學生形成具有條理性的思維。值得注意的是,過電影式的數學總結方式主要是用于總結簡單、清晰、脈絡清楚的知識點,若是在總結具有復雜過程的知識點,一般不會用這種總結方式。
二、充滿趣味性的游戲總結方式
小學階段,學生還是比較愛玩的,所以在課堂教學快要結束的時候采用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方式進行總結,也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數學知識課堂教學中,在總結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的課件展示6道退位減法的題目,然后這6道題可以進行組合,拼成圖片,在總結過程匯總,老師可以說:“大家將這6道題仔細進行計算,當答案全部出來之后,可能會有驚喜哦!”通過這樣引導學生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積極進行問題解答,然后在每一道題的答案正確出示之后,拼圖也即將被揭曉,會發現這六道題全部正確解答之后的拼圖是完整的照片或者是某種動物,這樣能夠使學生充滿好奇心,同時在正確回答問題之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課程。在課程的結尾,學生一般都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老師若是采用單一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游戲式的總結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回顧和習題練習,學生能夠調動學習興趣,并能夠在充滿趣味的教學環境中結束課程,使學生對新知識具有深刻的認識。
三、延伸拓展的總結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延伸拓展的方式進行課程總結,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同時學生可以開拓視野,發散思維訓練。比如,在小學二年級的“買電器”數學知識教學中,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主要是對整千和整百數進行加減運算,在課程結束前5分鐘,老師可以在設計的課件后面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一道加減數學題目:一輛自行車售價500元,一個隨身聽售價3000元,一臺電飯煲1000元,一臺跑步機1700元,提問:“若是小明的爸爸一個月的工資是3000元,小朋友們幫小明參考一下,小明的爸爸在這幾件商品中可以購買哪些東西,將花費多少錢呢?”設計這樣的問題進行總結,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對學到的整千、整百數進行加減運算,同時也能夠聯系生活,引導學生思考“節余”問題,當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后,老師可以接著提問:“若是小明的爸爸一個月可以支配的錢一共是1400元,若是小明的爸爸想要買一個隨身聽,那么他需要存多久的錢才能買到?”這個問題主要是對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拓展,要求學生可以先解決問題一個月能夠節余的費用有多少,然后再求解3000元的隨身聽需要存多久才能夠買到。通過拓展的問題和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不僅可以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也能夠在此基礎上延伸并拓展學生學到的知識,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開拓視野,發散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
四、交流評價的總結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總結部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說出各自在數學學習中的感受、體驗、疑惑、喜悅和收獲,其他學生可以對其進行評價,并提出不同的意見。在實際的交流總結過程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可以是4人一個小組,每一個人都要分配各自在小組中的作用,學生可以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數學學習的收獲,說出各自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并進行記錄,然后組織學生代表進行小組間的數學知識學習經驗分享,并根據學到的數學知識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可以進行回答,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
五、鼓勵式的課程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鼓勵式的總結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對數學產生負面情緒,甚至討厭學習數學,所以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課程總結過程中,老師應該要幫助學生將負面的數學情緒轉變成積極、正面的,不同的學生個性和數學學習情況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老師在總結中應該要積極表揚和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
六、以無聲的方式進行總結
1.勸誡式。在總結過程中,老師使用直白的方式進行總結,學生可能會情緒低落,無法對老師的總結產生興趣,所以,在總結中,老師可以借助教學素材和內容對學生進行勵志和勸誡,達到無聲教學的效果。
2.好奇式的無聲總結。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好奇、幼稚的特點,在課程總結中設計新奇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并記憶數學知識點,帶著興趣去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七、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采用的總結方式還有很多種,老師可以根據實際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氛圍選擇不同的總結方式,同時也可以靈活地將多種總結方式進行結合使用,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喻平.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析取的實證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6,(6) :11.
[2]成沖.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 :115.
[3]梅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總結的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16,(16):151.
[4]崔風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J].才智,2018,(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