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佳
【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初步的寫作能力,培養良好的寫作基礎是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但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覺得作文很難教,學生害怕寫作甚至厭惡寫作。家長別無選擇,只能求助于教輔材料或互聯網。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寫作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抄襲,程式化,雖有華麗的語言,卻沒有真正的感受。通過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上述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寫作興趣 評語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現學生在談論寫作時會感到“害怕”,他們覺得沒有什么東西要寫,或者他們有東西要寫或想寫,但因積累較少,表達能力有限,所以什么也寫不出來,久而久之,寫作成了他們的一大負擔,他們開始不愿寫作。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根據以往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上述問題。
一、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驅動人們學習和探索未知的內在動力。學習寫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腦力工作過程,需要學生專注于持續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并且被迫學習寫作,那么我們的教學目標就無法實現。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依據這一原則,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才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增加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在我的教學工作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我歸納了如下幾個方法:(1)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同時鼓勵學生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我定期組織寫作研討活動,在活動中有時候我選取學生的優秀作品朗讀,同時讓學生閱讀他們自己的作文進行對比;有時候要求他們在自己的學習小組中閱讀他們自己的一兩篇習作,小組團隊成員會聽他們的論文,指出優點和缺點,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在互相評價中,學生將慢慢用心于寫作,并將寫作視為一件有趣的事情。(2)在作文教學和作文評論中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鼓勵,使學生在肯定自己的進步的同時注意自己的缺點,樹立寫作的信心,以此保護他們的寫作熱情。(3)讓學生把自己寫過的作文裝訂成書,組織學生互相借閱、討論、評議,學生不僅能通過縱向對比看到自己的進步,還能通過和別的同學的對比,看到自己的不足。另外,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著作”,心里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把寫作當成一件很重要很有榮譽感的事,他們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厚。(4)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老師一定要順勢而為,耐心的指導和鼓勵。即使有些學生寫的不好,教師也不應該責備,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寫作難,他們就不會有挫敗感,這將大大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
二、要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
學生寫作時總是感覺沒有什么可寫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對生活、對人和事的觀察能力。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先生的這句話,生動闡釋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一真理。只有通過仔細觀察生活才能積累寶貴的寫作素材。在平常的觀察實踐指導中,我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如太陽,月亮和星星的變化,山河的形狀,起風時的場景,下雨和下雪時的環境,身邊小動物的生活習慣,花草樹木等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社會生活方面,讓學生注意身邊的變化,觀察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如運動會、開學典禮等。同時,我會布置觀察任務,并在學生觀察之前提出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時給予特別指導,讓學生記下觀察筆記。還要讓學生知道觀察并不是單獨用眼睛去看,還應該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問,用手去實踐,用大腦去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日記是為了記錄每天觀察到的事物,人物,風景和物體,并選擇重要和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可以不記長短,不拘形式,這樣既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煅煉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閱讀教學應與寫作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語言和寫作技巧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閱讀教學應與作文教學密切配合”。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樹立閱讀作為寫作服務的理念。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總是貫穿于閱讀教學中。從低年級的單詞造句、看圖說話,到高年級完整的作文的寫作,基礎作文訓練必須與閱讀教學無縫對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把閱讀中的寫作知識有效合理的引入,以此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具體來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寫作訓練,如排比句結構訓練、學習擬人句、排序句、比喻句等句式的寫作,讓學生把從課文中所學習到的寫作技巧應用到自己平時的寫作中。
四、重視作文評改
當前作文教學中,給老師最大的感受是付出很多,但是收效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和評價有問題。主要表現如下:(1)對學生作言語評價不細致、不客觀公正。許多教師在審查作文時沒有做出客觀的評價,而只是通過學生的總體印象來確定作文的質量。因此,一些平時寫作水平差的
學生,即使偶爾寫一篇好文章或者寫作有進步,往往也會被老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堅持詳批和精批的原則,對于每個學生的作文都要精心批改。特別是對寫作技能有待提高的學生更應該認真詳盡地指出文字,單詞,句子,文章和標點符號的問題,同時也要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寫的好的地方,以眉批、段批、總批的形式讓學生知道他們的作文哪里好,哪里有問題。只要你堅持用心批改,就一定會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2)老師對學生的論文評語過于陳舊,什么“內容具體、中心突出、語句通順”,等等,千篇一律,沒有創新性,自然無法激勵學生啟發學生,從而失去了評語的意義。另外,一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受“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支配,用尖銳的過于極端的語言對學生的作文作以評價,這不僅于事無補,還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看到這些評語時,他們只會把作文扔到一邊,不會去想自己的作文到底寫的怎么樣,更不會再去改進自己
的作文。如果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會產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也會知道他的文章哪里好,哪里有不足,以及如何繼續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總之,作文教學雖然充滿困難和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始終立足于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認真備課,從細節處對學生進行指導,重視作文評價,為學生提供更多指引和幫助,我相信學生一定能實現從“討厭害怕”寫作到“喜歡愿意”寫作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蘭.芻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A].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9.
[2]柴生淵.淺談農村小學語文作文課教學.學周刊,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