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職教育中的教學改革工作不斷深入,推動了中職教育的長遠發展。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些中職學校從語文教學出發進行德育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此舉不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同時也能夠綜合性地提升學生的總體素質。本文從中職語文的教學現狀出發,探討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并針對其實踐性舉措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語文;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089-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棟棟.將德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性分析[J].課外語文,2020,19(34):89-90.
引言
我國的中職院校作為人才儲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標是培養國家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中職學校在注重學生本身技術性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唯有將兩者平衡,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實踐教學實踐中,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之中,能夠很好地取得教育成效。因此中職教育工作者應當將目光聚焦于如何將德育教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與實踐中。
一、中職教育中的語文教學發展狀況
(一)教師的綜合能力欠缺
我國許多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水平不足,導致了德育工作無法正常推進。中職教師的水平不同于本科教師,其本身的資歷以及教學經驗大多不如本科的教師,因此其專業能力與自身的思想素質水平無法達到德育教育要求的水平。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專業能力的教學,而忽略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因此無論從職業道德、職業素養還是文化素養等方面,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容易出現思想問題,給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留下了隱患。可見教師的水平提升是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部分。
(二)應試教育氛圍濃厚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國中職教育的學生往往將學習的目的與考試結合起來。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一味重視對于學習成績的要求,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有效提高應試成績的計劃上。這在短期內對于學生是有利的,但是從個人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是具有嚴重錯誤性的。不僅影響了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違背了新課改后的改革要求。這種學習方式的弊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尤為明顯,即學生只關注語文中的寫作技巧、閱讀技巧等,而忽略了文章內容傳遞的優秀思想品質以及情感價值觀。這是應試教育模式下中職語文教育存在的教育現狀,應當得到一定教育轉變。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中法律行為后果以及道德行為后果的思考,提升學生對于思想素質、價值觀的學習興趣,進而有助于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
(三)不良社會風氣影響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豐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影響學生素質發展的不良社會風氣,而中職教育中的德育教學特別是語文等文化課的德育滲透不足,將導致學生不能夠堅守正確的思想信念,從而讓學生深受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危害,導致了學生放棄文化課程的學習,這是我國中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不足。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教師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才讓社會不良風氣有可乘之機。這影響了高素質的中職教育人才的培養,對于中職教育本身來說,在這樣的不良風氣下中職教育也很難取得可持續性發展。
二、德育教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意義
綜合看來,將德育教育貫穿滲透到中職語文教育中,有以下幾點發展意義。第一,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中職教育重視技術性的教學,而像語文教學等文化課教學極易被教師與學生忽視,導致學生在文化思想上形成短板,不利于學生的自我認知。而中職教育是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重要時期,是學生通過認識自我制訂未來發展規劃的重要階段。通過在中職教育的語文課等文化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更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找到發展的方向。第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德育教育重視學生思想上正確價值觀的塑造,這些價值觀以及思想道德理念與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因此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利于創建良好的校園學習風氣。第三,德育是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培養綜合素質人才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應當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語文課堂的德育教學
中職語文的學習內容較為廣泛,為在課堂上提升德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支持,也讓教師能夠使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提升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豐富度。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部分的文章內容時,可引導學生對于文章思想進行初步探索,對作者的背景、文章誕生的背景等輔助信息進行剖析,并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幫助學生思考,從而將文章思考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學習《沁園春》詩詞后,學生本身對于背后的文化背景故事就有一定的興趣,此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方向進行文章相關故事的講解,能夠有效地傳遞其中的偉人精神,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精神在當今社會的可貴,從而促使學生吸收學習這一先進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透過語文文章提出具有思想辯證性的問題。例如在談及偉人精神、時代楷模、社會榜樣等話題時,學生可能會聯想到當今社會為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深度的辯證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辯論諸如:“部分人認為見義勇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但是一部分人認為以自我犧牲為前提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關于這個問題,同學們有何見解呢?”教師通過此類問題,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在延伸課程內容的同時,加強了德育教育,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二)將德育與實踐活動結合
德育教育是一種思想文化的教育,通過實踐活動,能夠深化思想文化在學生腦海中的認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若學生在學習之前能夠對于所學習的思想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就能夠大大減小語文學習中的難度。許多語文文章內容大多與偉人的豐功偉績相關,因此教師可嘗試從實踐探索活動出發,進一步為語文德育教育的過程打好基礎。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通過聯系作者的生活情況以及背景,學生能夠搭建起與作者對話的橋梁,從而借此機會實現文章中心內容的升華,與作者感同身受。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教育不是一種枯燥的被動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接受度。除此之外,在講解與社會現狀相關的文章以及話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切身去感受社會上真實存在的一些現象,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來深化認識。例如在學習到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問題時,學生可調查當地的水污染情況、垃圾處理情況等,從而更加直觀地看到環境破壞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相較于教師的口述,實踐的方式能夠將現實與文章緊密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在寫作中表達價值觀
寫作是學生思想各個方面的體現,從學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于某一問題的認識度,解讀出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因此往往只擁有華麗的辭藻與技巧是不能夠體現出學生的真情實感的,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算只用簡單的言語,也能夠表達出不同凡響的思想內涵。因而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強調思想內涵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表達出自己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也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道德思想的。教學中,只要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思想都是值得倡導的,從而實現思想的多樣化。教師要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寫作,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學。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把德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意義重大,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中職語文教師需要樹立信心,正視語文教學中的問題,保持積極樂觀的教學態度,為我國德育教育的全面發展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林斐連.將德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性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8(12).
[2]黃啟良.寓德育滲透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5).
[3]高俊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德育的幾點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3).
[4]王政平.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體現德育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