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教導小學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加強其讀寫能力,做好這兩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是最基礎的階段,必須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重點進行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當下,教師對語文教學也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教師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路不夠明確?;诖耍疚膹男W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出發,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以及啟示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向;啟示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131-02
【本文著錄格式】陳慧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課外語文,2020,19(34):131-132.
隨著國家新課程的改革發展實施,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讓小學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閱讀能力,并且拓展小學學生閱讀知識面,開闊學生學習視野。要達成以上目標,教師就應該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也給以后語文閱讀教學有了一定的啟示。因此,本文主要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狀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進行探索,希望給以后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一定啟示。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和難點,在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首先,語文閱讀教學手段單一。在部分學校,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即還是通過教師自己講解,學生被動聽講,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還是給學生講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生詞和文章大致內容,學生在還沒有對閱讀內容進行自己的思考的情況下就被動地收獲到了來自教師的講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閱讀逐漸失去興趣,并且無法通過閱讀思考產生自己的見解,就會讓學生失去了成就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越來越懶惰,就不會主動地去思考學習,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帶來了負面影響。其次,小學學生語文閱讀量小。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學校還是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被各種補習所充滿,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閱讀,并且學校也沒有給學生良好的閱讀條件。自然而然學生的閱讀量就會減少,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視野無法擴展,另一方面學生的詞匯量也沒法增加,從而會影響到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習慣。另外,小學學生對于閱讀失去興趣。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許多的文化因素,小學學生由于其認知程度較低、理解能力較差,無法對文章中的文化因素產生自己的理解,看不到文章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含義,導致學生不喜歡閱讀,對閱讀逐漸失去興趣。教師在教學當中只是將自己的一些見解灌輸給學生,學生無法主動地參與進閱讀教學當中,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路向分析
(一)互動式教學路向
與以往傳統式教學不同,互動式教學在最近幾年被廣泛推廣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中?;邮浇虒W,從其字面強調的就是互動二字,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中。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教導小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就是讓學生獨立地進行閱讀思考,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交流,達到不同觀點的碰撞,從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例如當學習到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曹沖稱象》時,教師就可先讓學生自行進行閱讀,深入思考曹沖稱象中的原理,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發言,學生之間也可進行探討交流,將自己的見解進行探討,教師也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引導,對于學生思考起來有難度的地方進行簡單的講解。最后,教師匯總學生的觀點,同學生展開互動,同學生一起探討曹沖稱象背后的原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從閱讀思考中獲得了成就感,也學習到了相關的語文知識,更好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思考,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導入式教學路向
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學習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更深層次的內涵。教師應當將“學”作為核心,“教”作為輔助,教師應積極主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應在閱讀教學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自身要將文章內容吃透,并且要充分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知識。教師在閱讀教學前,可以先對文章創作的背景進行分析,并且應給學生介紹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跡,從而勾起學生閱讀學習的欲望。在導入式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自身融入到教學當中,例如,在講到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大禹治水》時,教師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將自身融入大禹這個角色,講解時應該聲情并茂,并且對文章當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進行深度講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被老師所吸引,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進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當中,并且也會同老師一起探索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內涵,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養,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發展。
(三)探究式教學路向
探究式教學就是先讓學生自行進行閱讀,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對文章給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對于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教師再將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將問題進行分類,然后同全部同學一起進行探究,對于一些學生的問題不一定非要得出確切的答案,重點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例如,在講到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一節《草船借箭》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先自行進行閱讀,對于閱讀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理以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學生之間也可先進行簡單的意見交流,教師在學生閱讀期間進行簡單的引導,當學生閱讀完畢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總結下來的問題主要是:草船借箭的真正原理,草船借箭的歷史影響。教師對兩個問題和學生一起探討,最后給學生做出正確的解答,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這篇文章。探究式教學更加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進行閱讀,并且引發學生對于文章更深層次的思考,有助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學路向帶來的啟示
(一)提高學生閱讀主動性
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才會讓學生深入文章之中,研究文章深層次的含義。教師應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性,要對學生的閱讀程度進行分析,讓學生自行主動地對閱讀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例如在學習到四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三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對納米技術進行簡單的了解,學生就會對納米技術產生一定的興趣,就會自行主動地探究生活中的納米技術,并且會主動地對納米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內的重點詞匯,讓學生不僅了解了納米技術,更讓學生對生詞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學生將語文閱讀學習和生活進行聯系,通過文章內容發掘自己身邊的一些納米技術,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二)關注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時間的積累,學生和教師以及家長應共同努力。教師應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為學生適當選取一些經典的書籍,供給學生閱讀,并且教師自身也需提高自己的閱讀量,根據學生閱讀程度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讓學生的閱讀量逐步提高。教師也可在教室設置一個讀書角,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書籍放在讀書角,這樣學生之間通過書籍的互換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在課余時間,家長也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進行閱讀,積極配合教師的閱讀教學,給學生語文閱讀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到二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六節《快樂讀書吧》時,教師便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內進行分享學習,告訴學生應該有哪些閱讀習慣,應該怎樣給同學老師分享閱讀,并且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些可以閱讀的文章,通過班級微信群,發布一些學生可以閱讀的文章,并且及時獲取學生閱讀感悟,教師和同學一起閱讀分享,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關注學生差異,讓學生共同進步
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對文章閱讀理解上也會有不同之處,教師在對所有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關注這些差異性。在小學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不宜過難或過簡單。如果教學內容過難,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如果過于簡單,學習內容對于學生沒有挑戰力,學生就無法通過學習獲得成就感。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才會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促進了學生全方位地發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路向,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慧娟.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及啟示[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
[2]張文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中國高新區,2018(9).
[3]林玉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