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君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學要講究藝術,重視對于學生的激勵與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所謂激勵,就是用語言、文字、方式方法等行為激發人們的情緒,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使人振作起來,增強信心和勇氣,促進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小學的教育對象是處在兒童期的小學生,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而美術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美術教育對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激勵;小學;美術
賞識與鼓勵可以激發一個人內在的潛質。因此,激勵可以讓小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小學生往往對教師的激勵特別在意。老師的每一次激勵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名的認可,他們會自覺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努力,規范自身行為,從而期待著老師的再次表揚。對于小學美術課來說,面對小學生、面對抽象的學習壓力,孩子們更需要不斷被鼓勵、被肯定,因此小學美術老師應當對于繪畫技巧掌握得好、態度好的學生予以激勵表揚,對于相對落后的學生也不要吝嗇鼓勵的語言。總之,鼓勵要發自內心,要使用創新性的語言,從而發揮激勵式教學的優勢。文章就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進行激勵式教學展開應用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和建議。
一、激勵的語言要真實
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激勵的語言一定要考慮其真實性,如果采取缺乏創新又缺乏真實性的語言去激勵他們,反而會讓他們感覺老師在敷衍,從而失去了激勵的真正效果,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同的學生激勵的語言應是不同的。試想,上課時無論是哪個學生畫了很棒的一幅畫,你都加上一句“你真行!”“你真棒!”這樣的激勵能讓他們接受嗎?但一句“你比老師畫得還好呢,我把你的畫放到板報上,讓其他同學向你學習。”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效果。所以,要根據小學生的反饋信息或突發情況隨時調整,我們應該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智力和學習動力,從而促進美術課程效果的提升。
二、激勵的方式要多樣性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美術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點和需求運用不同的激勵方式,采用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的教學方法,拉近師生距離,營造愉悅、舒適的課堂教學氛圍,發掘學生的美術潛力。
《學習的革命》中就曾提到過孩子們會因為別人的鼓勵而獲得更多的自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鼓勵,這也是為什么鼓勵往往可以催生更多優秀學生的原因,因此作為小學階段的美術老師,應當尊重學生個人之間的不同,例如同樣畫一只蝴蝶,可能有一些畫得比較像,有的可能就不太像,這時候對于優秀的孩子要予以鼓勵,對于另外一批孩子也要給予鼓勵,可以說一些:“雖然這次畫得不太好,但是你的方式和態度還是很好的,對于蝴蝶飛舞的認知也是很到位的”。不同的學生,激勵的語言可以不同,但是最終的效果都是為了讓孩子在下一次美術課表現得更好。
2.建立激勵機制
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習效果。在小學中段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向學生反饋激勵性學習評價,以鼓勵和肯定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美術學習。小學中段是學生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期,教師的肯定非常重要,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表揚與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如可以使用 “你的畫真的很有想象力”“原來你畫的太陽可以把畫板照亮”等。值得注意的是,激勵時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根據學生的美術學習表現給出針對性評價,要有一定的客觀性與權威性,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借用格言、成語、名人效應
小孩子對于成語、名人的敬畏之心還是比較強烈的,因此在激勵過程中可以考慮利用這些資源展開。為了活躍課堂,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下學習,教師在激勵學生時可以使用格言警句、成語、名人效應等,如:學生畫得好時,可以激勵他說:“你是徐悲鴻的學生嗎”,這樣的激勵提高了教師的文化含量,增強了人格魅力。
三、激勵的態度要真誠
態度決定一切。在語言真實的基礎上,也要有真誠的態度。對小學生激勵中可以加入認可、稱贊,讓小學生覺得激勵的評價是從教師心靈深處出來的,才會喚起小學生的真情投入。老師激勵的態度會融合很真誠的感情在里面,這種感染力可以讓孩子們提升學習的熱情,對于美術課程學習會有一種更深的感染力。
總之,激勵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認可與期待,因此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激勵語言、融合真誠的激勵態度,讓孩子們在老師的鼓舞中成長,因此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分析了如何利用激勵教學方式,探索了幾種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運用激勵方法的對策,希望通過教師對美術的激勵進而提升綜合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董世坤.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5):36-37.
[2]賴慧婕.小學中段美術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13):67-6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