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 要:生物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述,對實驗有所忽視,從而造成教學質量下滑。為此,教師應轉變自身理念,重視實驗教學,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實驗習慣,提升自身學習水平。主要描述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具體方法方面發表一些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實驗教學法;初中生物;運用
對于實驗教學法而言,主要是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實驗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引導,促使其靈活使用各類實驗器材,完成相關問題的學習。依靠這一方式,能夠有效轉變學生的想法,由原本的被動學習逐漸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提升學習的整體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在進行生物教學的時候,運用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生物科目本身有著很強的專業性,盡管相關內容看似都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特點,但都是經過了無數次實驗之后得出的結論。由此能夠發現,實驗便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基礎,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諸多幫助。通過安排學生自主實驗,可以促使其更好地完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升自身綜合水平。
其二,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相比于一些抽象的內容,對于一些形象事物有著更高的接受度。同時,初中學生有著一定的知識基礎,對于各類事物均有濃厚的好奇心,渴望積極探究。而實驗教學則能夠將整個課堂全部交給學生自己,讓其自主操作,結合自身知識,完成相關問題的處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會得到有效激發,并使得自身思維模式得到合理啟發,進而促使自身綜合素養能夠達到更高層次[1]。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注重方法
1.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在進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時,為了有效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提升教學效率,教師便需要將課堂中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依靠有效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的潛在熱情得到全面激發。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操作,體會生物學習的樂趣所在。
例如,在進行“植物細胞”的知識學習時,由于學生沒有太多實驗的經驗,因此自身實驗水平較差。為此,教師便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首先告訴學生獲取洋蔥表皮細胞的具體方法,之后再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式,并讓學生自主展開嘗試。不同學生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往往會提出多種不同的問題,教師理應鼓勵學生積極發問,從而使其潛在的熱情得到有效激發,進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鼓勵學生獨立實驗
在以往教學時,教師總是將自己當作課堂的中心,直接向學生進行知識傳遞,而學生只能被動完成接受,很難做到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因此,教師應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部展現出來,鼓勵其積極思考,自主展開實驗,將內心潛在的熱情全部激發出來[2]。
例如,在進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相關實驗教學時,一些學生嘗試將碘液加入進來之后,立刻發現試管中的所有液體全部都變成了藍色,這說明本次實驗失敗了。此時教師不要對學生提出批評,而需要與其一同展開分析,把握本次實驗失敗的具體原因,了解可能造成的因素。在完成總結之后,重新投入到實驗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自身學習自信有所增強,并且對于相關知識和原理也有了更多理解。
3.將生活元素融入進來
生物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驗的科目,所有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之中。所以,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時候,應將一些生活化元素融入進來,幫助學生解釋相關現象,進而使得自身知識得到全面拓展。
例如,在進行“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一同展開“水果保鮮”的實驗。整個過程全部交給學生,讓其基于自身常識,探究所有可能會對水果保存時間帶來影響的因素。之后,再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溫度、空氣的流通性以及干燥程度。由于是由學生自己設計和處理,能夠有效激發其積極性,促使其自主感知和體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水平便會得到提高,逐步認識到生物知識和日常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而完成學習任務[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記憶,促使自身的探究水平有所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便會得到提升,進而使得自身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增強。
參考文獻:
[1]羅海飛.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讀天下(綜合),2019(1):109.
[2]辛寧,丁素娟,張秋紅.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615(32):121.
[3]王蓓.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索[A].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2015(13):38-3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