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幼兒從習慣被人照料轉向獨立自主的學習,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轉向課堂教學。學習環境、生活作息、學習內容、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變化,都給孩子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乃至后續可持續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關鍵詞:幼小銜接;科學過渡;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如何幫助幼兒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為他們的一生打好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成為家長急切關注的問題。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和小學教育密切聯系,相互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我們要抓住幼兒階段這一關鍵期,通過正確地引導、教育,幫助大班幼兒具備小學生所需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作息習慣,使其實現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
一、幼小銜接的現狀分析
(一)幼兒園
其一是私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導致入小學時公立幼兒園幼兒與私立幼兒園幼兒的小學知識內容儲備差距較大。其二,“去小學化”的政策要求界限不明確,導致公辦幼兒園教師不敢教,怕“過線”。
(二)社會
為個人私利,市面上違規的幼小銜接班存在嚴重,教學方法生硬,填鴨式教育,給幼兒的生理、心理造成了極為嚴重的不良后果。
(三)小學
小學的協調工作落后,不能與幼兒園形成良好而對接。小學課程開展進度較快,初入小學無基礎的幼兒較難跟上學習進度。
(四)家長
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不得當。有些家長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學習,對幼兒采用超前教育、強化訓練等做法,嚴重違反了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還有一些家長對幼兒的陪伴教育重視不夠,常常忙于工作,而將幼兒甩給老人,造成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大班幼兒教師,我將根據自身教學經驗談談我的想法與實踐。
二、關于幼小銜接,科學過渡的思考
(一)幼兒園
1.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課程理念
注意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為幼兒入小學乃至后續發展打好基礎。比如在生活環節中引導幼兒為班級同伴分碗勺,在鍛煉幼兒數數、一一對應等能力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責任感和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每天早晨的入園簽到也可以幫助幼兒養成按時入園的習慣,為升入小學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2.注重幼兒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階段,我們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樹立科學保教觀念,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認真傾聽、喜歡閱讀、敢于表達、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習慣,這些正是小學生所必備的素質。
3.關注幼兒心理,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離開幼兒園進入新校園,在有憧憬向往的同時肯定會有很多擔憂,為幼兒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是幼兒園一項重要工作。幼兒進入小學后,需要自己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規則和技能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幼兒園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4.幼小銜接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幼小銜接工作不只是大班下學期的活動,也不是大班一年就可以做好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一個連續的過程。其應貫穿整個幼兒園的學習之中,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能力及行為習慣,為入小學做準備。如小班自理能力的培養,中班傾聽能力與語言表達的培養,大班人際交往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5.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學習,提升專業能力
對教師進行幼小銜接的專題培訓,幫助其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幼小銜接的工作計劃,切實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
6.注重家長的家教宣傳與指導,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途徑進行幼小銜接家園共育活動,如: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家長關于幼小銜接的實際困惑;召開專題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邀請小學教師、教育專家、畢業幼兒的家長等與大班家長進行座談、交流,幫助大班家長分析問題,給予科學的示范引領,使其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觀。
7.積極與小學溝通聯系,做好銜接工作,保證幼兒平穩過渡
幼兒可通過參觀小學、走進小學課堂、參加升旗儀式、采訪小學生等活動,了解小學的生活,減輕焦慮情緒,激發入小學的愿望。
(二)小學
1.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了解幼小銜接工作需求,積極為其提供幫助。同時與幼兒園及時溝通了解幼兒上小學需要必備的能力。
2.一年級教師可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減少幼兒學習負擔。
3.放緩教學進度,關注全體幼兒的接受能力。一年級課堂不應一味地追求進度,而應考慮全體幼兒的發展水平,可安排2~4周的過渡期,上課時間要慢慢延長,幫助幼兒平穩適應。
(三)家長
1.樹立科學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家長要放平急躁的心態,可以通過觀察、談話等方法全面了解幼兒在心理、自理生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關注幼兒在游戲、生活中獲取知識的方式,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幼兒。
2.陪伴教育。一年級是幼兒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監督與陪伴,這時的家長更要重視幼兒教育,注重陪伴的質量,用愛“澆灌”。
(四)社會
1.提高對社會培訓輔導機構運行、機構師資資質等方面的資質要求,并加大監管力度,對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的社會培訓輔導機構予以嚴懲或取締。
2.加大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監管力度,尤其是民辦幼兒園。嚴厲打擊和督查提前進行學習和強化訓練的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相互合作,與小學互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只有幼兒園、小學、家庭、社會攜手一致,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幼小銜接期。
作者簡介:李寧(1992—),女,籍貫: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工作單位:日照市嵐山區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寫作方向):學前教育,學歷:大學,職稱:二級教師。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