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較為寬泛的學科,其中蘊含著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各種自然科學學科知識,某種程度上是為學生今后進行更加專門、深入的科學知識學習做好準備。換句話說,小學科學教學并不是要學生掌握大量公式、定理,而是為了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讓他們學會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和處理各種事物,也就是改善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是否具備創造性思維及其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判斷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從聯系學生生活、鼓勵發現問題和關注實際運用三個方面,淺談小學科學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創造性思維
小學科學教學的目標不宜設置得過高,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也不能過低,只滿足于學生記住教材中的一些科學常識。重要的是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能夠舉一反三,將這些科學常識靈活運用到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舉一反三需要有“一”和“三”,也就是要先給學生一個起點,讓他們能夠從生活出發,發現生活中的問題;然后再為他們提供一個舞臺,讓他們能夠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化為現實,達到思維與行動的統一。因此,小學科學教學也應該是多管齊下、有清晰的邏輯脈絡的。
一、聯系學生生活,培養觀察意識
創造性思維絕不是憑空出現的,也需要有相應的根據。就如一個沒有見過動物的人,固然可以想象動物,但必然會陷入無意義的空想,與事實相距過遠。而現代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蘊含著數不盡的科學知識。因此,生活應該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意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與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不斷增強自身認識積累,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例如,小學科學中有關于光的知識。光是平時最常見的,能夠直接從視覺獲得,對于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比如很多學生都玩過的手影游戲。在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應多從現實生活中舉例子,比如帶領學生回憶過去玩過的一些與光有關的游戲,這些游戲是怎樣進行的,體現了光什么樣的特點;還可以通過展示圖片、視頻等方式,將學生平時不容易注意到的光現象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拓寬其思維范圍。
二、鼓勵發現問題,奠定思維基礎
除了知識積累,問題意識也是發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具備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當然,對小學生來說完成這一過程可能還比較困難,教師應該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提高課堂提問的頻率,擴大問題的開放性,給學生思維以發揮的空間;然后逐漸從給出明確的問題過渡到給出一個蘊含著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圍繞這個情境去思考直到發現其中的問題。其他較為有效的方式還有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激發出他們對科學知識更大的好奇心。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的“用橡皮筋作動力”和“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在此前“我們的小纜車”部分中,教師已經帶領學生制作過依靠人力和重力提供拉力的小車,因此在這部分可以提問“如果不能用人力,也沒辦法借用重力,怎么才可以讓小車動起來呢?”學生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等各方面出發去尋找可能的答案,包括彈簧動力、火箭動力等,從而自然聯系到學習內容。為了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還可以融入競賽元素,如“橡皮筋動力車定點賽”,讓學生試著對橡皮筋動力小車進行控制,而不是簡單地沖得更快、更遠。
三、關注實際運用,真正落實創造
實際運用是落實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環節。運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長期觀察某種現象并進行記錄分析,或直接利用所學知識動手制作一些物品。特別是科技競賽,小學生都是有較為強烈的好勝心的,能夠在參加科技競賽時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學習和應用效果都會更加明顯,而且看到自己手中的制作成品和在競賽中獲得的好成績,學習信心也會越來越強。教師應該利用類似機會,幫助學生將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絕佳的展示自身創造性思維的舞臺。
例如,筆者就曾經帶領學生參加從全國到城市的各級科技比賽,制作各種海陸空模型。小學生對于各種交通工具是充滿好奇心的,制作這些模型貼合他們的興趣愛好方向。而且,制作這些模型的時候還會用到與力學有關的各種知識,如制作船只模型就需要學生理解并利用浮力的知識。學生會將這些知識靈活應用到各種交通工具模型制作中,使其既美觀,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還可以反映出學生各自的個性,是非常新鮮有趣且有用的活動。
總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利用好小學科學課程這一難得的機會,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幫助學生實現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長,也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虹.談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才智,2018(32):112.
[2]李晶.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中國教育學刊,2018(S2):175-17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