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正清
摘 要:家庭探究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有效補充。通過開展家庭探究實驗,能激發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對提高班級學生化學素養有非常好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探究實驗;興趣;創新思維能力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科學的根本就是實驗。”化學實驗在整個化學教學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人通過十幾年的探索,深刻認識到充分開展家庭探究實驗,不僅可以有效地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鞏固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成績。
一、開展家庭探究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九年級學生新增加的一門學科,學生對化學世界充滿新奇和好奇,渴望對化學世界的神秘進行探索。剛開始學習化學,教師精彩的演示實驗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讓他自己回家后親自去動動手,再次體會課堂實驗現象的新奇性,可以很好地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如,在學習了“燃燒和滅火”這一課題后,我安排學生在家里做“滅火的原理”的實驗,讓學生點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扣上一個玻璃水杯,將另外兩支燃燒的蠟燭分別放進兩個玻璃水杯中,然后向一個玻璃水杯中加適量的食用純堿和食醋。為什么扣上玻璃水杯的和加入食用堿及食醋的玻璃水杯內的蠟燭都熄滅了?請再聯系所學的燃燒條件,得出什么結論?讓部分學生匯報自己進行家庭探究實驗的成果,學生都非常高興,都分享他們在實驗中的快樂。在進一步溫習實驗知識的同時,深深地感受到家庭共同探究自然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和樂趣,很好地激發了中小學生學習自然化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二、開展家庭探究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啟發學生開展家庭探究實驗,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應學習資料、設計家庭實驗方案、如何充分利用家庭“藥品”和“儀器”,進行家庭探究實驗,學生回家后積極探索,讓他們自由實驗探究,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去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如,在學習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后,我讓學生回家中探究除去電茶壺、熱水瓶、馬桶等家用器具內水垢的家庭實驗。學生興趣很濃,幾乎每個學生都進行了這個家庭探究實驗,并在課上談了自己除去水垢的心得。如,加入食醋除去水垢,加入弱酸除垢劑等,還有學生提出用84消毒液,既可以除去水垢,還可以消毒殺菌等。很多學生意猶未盡,還想回家再試試,使學生感到學習化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非常濃,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開展家庭探究實驗,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
課堂上的化學實驗可以向學生展示物質之間奇妙的變化,而家庭探究實驗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變化的真實性,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
我在化學教學中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現有的基礎,有的家庭探究實驗在上新課前鼓勵學生去做。如,在學習“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時,我在一個星期前就布置,讓學生準備三根三寸鐵釘、三個水杯,用砂紙除去鐵銹,其中一個水杯在家里的熱炕上捂一會,然后放入一根鐵釘,旋緊杯蓋;第二個水杯內放入另一個鐵釘,倒入涼開水,淹沒鐵釘即可,再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第三個水杯內放進最后一個鐵釘,倒入水,使其剛好淹沒直立鐵釘的一半即可。讓學生隔一天觀察三個水杯內的鐵釘有什么變化?哪一個水杯內的鐵釘容易生銹?生銹的鐵釘在哪一部分最容易生銹?思考:鐵釘生銹需要什么條件?在學習“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時,我讓學生帶上自己的家庭實驗,大家一起展示,共同總結鐵釘銹蝕的條件,幾乎全部學生都總結出:①干燥的空氣里鐵釘不容易銹蝕;②涼開水里鐵釘不容易銹蝕;③淹沒半個鐵釘時最容易銹蝕,而且在接觸水面的地方更容易生銹,從而總結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接觸空氣和水。學生徹底理解了鐵制品銹蝕的條件的知識,又為隨后學習“如何防止金屬銹蝕”打好了基礎。
有的家庭探究實驗,我要求學生在課后去做。如,在學習了“常見的鹽”的知識后,我讓學生回家把食醋倒入沾有水垢的熱水瓶膽內,過一會兒,讓學生觀察水垢還在不在。在一個玻璃杯內放適量的碎雞蛋殼,加入食醋,有什么現象發生?然后推測水垢或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根據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學生可以迅速推測出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開展家庭探究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家庭探究實驗凸顯出實驗設計、操作的獨立性,利用家庭器具或收集廢舊物品來進行實驗,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設計多個方案,反復實驗探究,得出最佳方案并分析成功與失敗。從實驗現象的分析到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總結,促使學生思維靈活,設計實驗方案具有多樣性,得出的結論富有啟發性,從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分子”時,我在課堂中演示了100毫升水與100毫升酒精混合,看到混合后的體積大約190多毫升,小于200毫升,也就是1+1<2,從而證明分子間有間隙。于是,我問學生,還有什么方法能證明分子間有間隙?回去好好想想,并能用家庭探究實驗來證明。第二天上課時,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在一個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記下水位,然后加入兩勺白糖,記下水位,過一會兒,白糖不見了,水位下降了等。學生根據自己家庭的具體情況因陋就簡,就地取材,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完成了家庭探究實驗。這樣從現象到認識,再到規律,有助于培養和提升教師和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思維,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總之,在平常的化學教學中,根據教材需要及學生的家庭條件,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強調實驗思路、所需“儀器藥品”、實驗注意事項等,放心大膽地鼓勵學生開展家庭探究實驗,以彌補學生在化學教學課堂上的實驗的不足,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成績,使教學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王建峰.淺談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