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守蘭

摘 要:網絡教學日益流行,對小學生進行網絡教學不僅僅是教授簡單的課本知識,而是需在考慮學生視力健康、教師網絡教學經驗的前提下進行。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特點,設計出家長接受、孩子喜愛的網絡課程,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進行網絡學習。
關鍵詞:網課設計;網絡教學;小學
隨著“互聯網+教育”工程和智慧校園項目的推進,各地中小學逐漸具備了實施網絡化教學的技術能力,紛紛推出各自的網絡教學課程,這些措施,解決了學習空間限制的問題,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從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做了一些思考。
第一,對于直播課的方式,很多老師都表示很忐忑,從課堂上的講學轉變成在直播間對著電腦、手機講學,由于準備倉促,且不說操作電腦、直播平臺等互聯網技術對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老師看不到學生的反應,無法根據學生的狀態來調整講課的速度,這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第二,網絡課程的時長、知識點講解的深淺、互動性的有無等,都是老師進行網絡課程教學前難以有效設計的,導致很多學生被迫長時間對著電腦,課程結束,也無法有效對學生進行課堂效果評價。很多網絡課程沒有教師互動指導,完全依賴學生自學,很多學生的思維在網課中無法跟上,容易走神,影響學習效果。
第三,網絡學習是通過網絡實踐和網絡交往,自覺主動地獲得經驗、促進身心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主體積極主動地操作。由于中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還有所欠缺,家長就不得不進行監管,也就是學生在上課,家長要在一旁陪著,先不說家長有沒有時間,除了陪讀,家長還得在各種QQ群、微信群進行打卡、查看作業、交作業等,家長的“執行力”將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這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第四,雖然說網絡授課對于傳統授課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能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彌補傳統授課方式的呆板與枯燥,但網絡授課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和交往方式,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利用多種互聯網手段,可學生也有可能因為教學內容的過于豐富而難以消化。同時,網絡授課使得師生之間原本存在的關懷、互動、傾訴、理解等種種情感淡化甚至消失。教學活動本來是希望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而現在教師因為顧及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只能就課說課,學生只能隔空聽講,缺少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傾聽,也缺少了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成為空談。
第五,網課有可能進一步拉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網課形式,不僅考驗教師,而且考驗家長和學生,學生獨自坐在家里學習,看不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好、自控能力好的學生可能會利用這次契機越來越好;而自控力差、家長監管不力的學生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孩子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
第六,也是所有家長都關心的問題,長時間使用電腦,是否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損傷。尤其是到高年級,學科多,內容雜,學生每天至少得花好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這多少都會對孩子的視力甚至是身體的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筆者建議把線上教學課程的內容和時間進行濃縮。有針對性地進行直播課程設計,一次網絡直播課程主要解決一個知識點,目標明確,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核心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例如《生活中的數學計算》直播課程設計。(附表見文末)
當前,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我國基礎教育的困惑與難題是大勢所趨,現在的網絡教學打破了基礎教育的傳統教學觀念,沖擊著現行教學模式,影響著師生角色的轉變,這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公平,顯然有著積極的意義。只不過,我認為在此之前,我們還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
比如,幫助孩子建立對電子產品的正確認知。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完全阻止孩子與電子產品的接觸顯然是不理智的,與其家長天天擔心孩子是不是會沉迷于手機游戲等,倒不如趁這個機會讓孩子認識到電子產品除了娛樂的功能,還可以成為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工具,幫助孩子合理、全面地看待電子產品。
其次,作為教師,也要轉變觀念,針對各類互聯網應用、直播平臺等,要去主動地多學習,多嘗試,在平時的傳統授課過程中,不妨偶爾運用網絡直播的方式。既能讓自己學習網絡操作技術,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增加在網絡課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教師也應該多探討上課的方式,是否可以運用微信、QQ等其他通信工具提前讓學生對上課內容進行準備,并布置討論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前、課后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要增加互動的環節,通過互動的方式監管學生的學習狀態,增強與學生的情感連接。
針對學習時間,也要進行適當的控制,要保證學生舒緩視力和休息的時間。例如作業批改結果等,可以利用微信、QQ等方式反饋給家長,盡量避免學生長時間坐在電腦前。
孩子的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及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網絡教學應當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多使用鼓勵性語言,關注孩子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的語言與肢體反應,努力讓孩子享受快樂而有意義的網絡學習,這才是當下教育者應該思考的。
參考文獻:
[1]覃美珍.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評價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5.
[2]趙艷波.慕課時代我國基礎教育的應對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