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宏光 朱優德
摘 要:“預測”作為一種閱讀策略,是指讀者在閱讀中根據已有的信息和經驗對故事發展、文章觀點等進行預先推測,并在文本中尋找相關信息來驗證的過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題、文本、插圖中預測主題,掌握預測的方法,形成預測能力,養成預測習慣,可以達到高效閱讀、深度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預測;閱讀策略;課題;文本;插圖
“預測”是幫助學生發展和提升思維的一種有效的閱讀策略。統編教材在中年級專門安排了“推想與猜測”單元,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預測策略。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預測意識,提升預測能力呢?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提綱挈“領”——課題中預測梗概
文章題目不僅與文章內容有關,更是作者觀點、立場和中心思想的媒介,往往還隱藏著文章的體裁和風格等特點。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課題資源,引導學生進行預測訓練。
1.從課題預測文章體裁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在形式、結構和語言表達等方面各有特點。引導學生從課題預測文體,可以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而且可以開門見山,直接進入重點知識的探究,從而快速把握文本,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太陽》一課時,可直接出示課題引導學生預測文體:說明文。然后水到渠成地進入重點教學環節:課文抓住了太陽的什么特點來說明,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從課題預測主要內容
標題常被比作文章的“眼睛”,通過預測標題能讓學生緊隨作者思路,融入文章中去,提高閱讀效率。比如,學習《山中訪友》一文時,讓學生看著課題預測,作者去山中訪誰呢?然而,讀了課文才發現,他訪的不是人,是大自然這位老朋友。通過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情感,并學到了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和想象來表達情感的方法。
3.從課題預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貫穿全文的核心,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和內涵。在教學《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課題“不老”入手,讓學生預測是什么讓“青山不老”,在學生預測后,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這樣的閱讀發自學生內心,是主動閱讀、深度學習。
二、大做“文”章——文本中預測發展
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預測時,要讓學生以關鍵詞、句為線索,抓住環境描寫和有關伏筆進行預測學習,從而把握文本的整體構架及故事的發展。
1.抓關鍵詞預測發展
所謂關鍵詞,是指在文章中影響故事發展的詞語。抓住關鍵詞,預測的準確性會大大提高,也能體會到預測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自信。比如,教學《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教師抓住“對于一根胡子來說,果醬是多么好的營養品呀”這句話中的“營養品”一詞讓學生預測后續發展:胡子果然以不同尋常的速度飛快生長。
2.抓關鍵句預測發展
文章講究謀篇布局,其關鍵句可能是中心句,也可能是過渡句,是行文的重要線索。準確把握關鍵句,不僅可使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謀篇布局,還可使學生在預測時更具方向性,大大提升預測成功的概率。每當讀到文章的關鍵句處,不要急著讀下去,慢下來,停下來,預測接下來作者會怎么寫,寫什么內容,會以什么樣的結構呈現。通過不斷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有很大提升,文章架構能力也會有長足發展。
3.根據環境描寫來預測發展
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做鋪墊,因此環境描寫里面也藏著許多的寫作秘密。教學中經常用預測的方法帶領孩子們探索環境描寫背后的故事或者情節的發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寫作的方法,開啟寫作的密碼。
三、按“圖”索驥——插圖中預測故事走向
課文中的插圖,在信息的傳達方式上有其獨特的認知價值,具有單純的文本內容所無法代替的優勢。在教學中,我們可利用插圖預測圖片背后隱含的內容。
1.從插圖中人物神態預測故事發展
課本中的人物插圖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動傳神,讓學生觀察人物神態,可以預測故事的發展。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的教學中,當一個小小的聲音向老屋求助時,一位教師讓孩子們預測老屋答應了嗎?有一個同學說:“我預測老屋答應了。因為課文插圖上的老屋十分慈祥,看上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會對這個求助的人施以援手的?!?/p>
2.從插圖色彩預測故事的走向
圖畫的色調是彰顯繪本主題的一個元素,它具有表現人物情緒、傳遞情感溫度、渲染故事意境的重要作用。繪本《石頭湯》的前半部分主要采用黑、灰、藍等壓抑性的色彩,用灰暗的色調渲染出村子里人們之間的冷漠、自私、猜忌。從一個身著黃色上衣的女孩開始,繪本的色調逐漸變得鮮艷、明亮。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圖畫色調的變化來預測人物心情的變化,從而預測故事的走向。
3.從插圖細節預測故事主題
繪本中的圖畫,常常在不經意間藏著許多細節,暗示著故事的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會讓孩子們覺得更加有趣,主題也更加鮮明。在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老鼠一家的變化來進行情節預測:老鼠家又多了什么用毯子做成的東西?你預測約瑟的毯子又將變成什么了?一次次預測,一次次驗證,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悟故事的主題——愛和創意。
閱讀過程如果是一個積極的預測過程,那么這樣的閱讀一定是高效的、有深度的。預測還可以從書本走向生活,隨時隨地預測,會思考、愛思考,做一個睿智的獨立個體。
參考文獻:
[1]胡元華.預測是“教學熱點”[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18(10).
[2]祁明艷.指向“預測”策略的班本閱讀實踐[J].江蘇教育,2018(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