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洪成旗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強調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案例教學主要是對具體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通過收集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地理案例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研究介紹了案例教學的特征,提出了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學實踐策略,總結了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環境;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優勢
高中地理教材是按照案例編排的,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選用新的案例,特別是比賽課,絕大部分教師會選擇新的案例,但有的案例讓人耳目一新,有的讓人不知所云,案例選擇該從哪些角度?遵循什么原則?筆者嘗試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 探索在該教學法下如何有效地組織高中地理教學, 優化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1.案例教學法概念與特點
何為案例教學?有學者認為:地理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的一種地理教學方法(李晴)。作為一種開放式教學模式,案例教學需要經過事先周密設計,精心選擇特定案例,安排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在課堂上組織討論、學習,經過思想觀點碰撞、經驗分享等達到思維啟迪的目的。
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內容標準部分》,多次提到“運用實例”和“舉例說明”等教育教學形式的運用。在地理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在案例中提取和分析知識,掌握和使用方法,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式,而且符合新課標要求,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案例教學需要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展開,將案例作為媒介,在教師組織及引導下,圍繞案例進行探討、分析,針對某一地理原理進行提升。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所不同,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及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案例教學將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題導向模式,強調自主探究。案例教學法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創造思維能力的提升。
2.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學實踐策略
2.1案例的選擇與呈現。作為地理案例教學的基礎與前提,案例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目前,高中地理案教學中案例選取可以通過教材直接提供,也可以由教師結合課題自行搜集資料編寫。為保障教學效果的實現,教師要具備專業素養,案例選擇要謹慎,案例呈現方式要合理。首先,在地理案例的選擇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注意學生心理發展的變化階段,去搜集與案例主題相關的資料并進行整理,篩選出符合學生學情的資料。其次,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且要具有現實意義,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熱情。第三,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呈現教學案例,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如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章節時,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案例:今天給大家介紹位新朋友,其實也是一位老朋友了,每年的夏秋季節她的兄弟姐妹都會來訪。今年的10月1日在浙江省舟山市短暫拜訪后迅速離開,在她來之前我們全國各地電視臺氣象預報都舉辦了發布會,浙江上海等地更是做好了充足的迎接準備,這就是“米娜”。“米娜”是誰?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為什么大家做好充足的迎接準備?
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引出“高低壓”的概念,然后小組合作觀察衛星云圖氣流流動狀態,繪制近地面水平方向氣流運動方向,通過繪制說明氣旋不同方位的風向,培養了學生繪圖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判讀云圖所處半球位置,并通過區域比較實現區域認知。接著小組合作利用鐵絲等教具,動手模仿制作垂直方向上的氣流運動,通過實踐拓展難點突破,學生動手能力得以提升,提高了地理實踐力。
2.2采用問題誘導教學。地理案例教學中,在良好的案例呈現基礎上,還應巧妙設問,合理設置提問環節,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主動探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發現案例中隱藏的地理問題,獨立解決。教師帶領學生對案例進行簡單了解后,應啟發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巧妙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掌握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如在學習《交通運輸網線》這一章節時,可以引入泛亞鐵路建設作為案例,其主要指的是新加坡到昆明段的鐵路,其作為東盟與我國聯系的重要樞紐,共用段為吉隆坡、曼谷,啟發學生思考鐵路區位選擇依據等。教師可以發問:“哪條交通線路是最合適的呢,說出你的想法”。先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在問題思考過程中通過查閱地圖,對城市線路圖進行連接,更為直觀的查看鐵路地形、連接等問題。
2.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案例教學強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能夠對知識進行活學活用,可以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學習《環境保護》這一知識時,環境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前環境污染問題、資源問題日趨突出,保護環境迫在眉睫。教師在案例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通過視頻、影片等形式幫助學生意識到當前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然后引入案例。以霧霾為例,在了解霧霾的形成原理、危害性后,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應對霧霾天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地理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處理生活中的類似問題。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周圍隨處可見的案例引入教學,便于學生對自然規律的掌握,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2.4創新和綜合思維能力培養。案例教學通常為學生提供與教材相關的案例,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對地理知識進行思考。
如在學習《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這一章節時,引入了案例:張大爺的“致富夢”,共同探討張大爺的致富之路為何不是一帆風順?首先通過圖文等相關資料讓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區域自然條件對蘋果生產的影響,從氣溫、降水、光照等多要素綜合分析為何秦安蘋果品質優良,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接著從張大爺致富道路上出現一些問題:如氣象災害、全球氣候變暖等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從時空綜合的角度如何及時、科學的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
3.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并不能夠完全替代傳統理論知識講授,盡管傳統教學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局限性,但連貫性強,在一些地理知識教學中尤為適用,其次,基本的概念的學習仍依賴講授式教學。而且,案例教學的實施要結合整體教學環境。在開展案例教學時,一方面要選擇高質量案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與經驗,能夠運用一定的技巧將案例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教學設施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新課程環境下,案例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與時代氣息。在案例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夠掌握學習技巧與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學法集中體現了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統一,是高中地理教學落實新課改的具體表現。在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案例選擇、問題導入等多個方面推動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綜合思維,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潛移默化的建構學生的價值觀和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