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華
摘 要:“讀寫一體化”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到一起,對深化學生對閱讀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階段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讀寫一體化”脫軌現象明顯,直接影響了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以“讀寫一體化”模式為重點,對其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讀寫一體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讀寫一體化”模式中閱讀是基礎,寫作是升華,兩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系。新課標的實施要求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要實現“讀寫一體化”,將兩者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拓展閱讀內容,延伸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突出“讀寫一體化”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
興趣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對學習的事物感興趣,才愿意積極主動地抒發情感,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需要創新以往的教學方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讓學生意識到閱讀與寫作是關聯在一起的,為“讀寫一體化”模式的應用創造條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故事導入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閱讀內容上,提升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同時,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精讀書、讀懂書,讓學生將每一本書都讀透徹,能夠說出自己對書中內容的見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閱讀是一個開放的、不斷促進學生成長的過程,閱讀并不是終點,而是為寫作做基礎和鋪墊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閱讀,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思維培養,使學生愿意為閱讀而寫,愿意為愛好而寫,愿意為真情實感而寫。
二、挖掘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豐富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教材都是經過教育部門批準,教育專家和學者聯合編寫的。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強、形象化的文章,而且文章的題材各種各樣,有自由敘述的敘述文、思維縝密的議論文、客觀科學的說明文等。不同的文章體裁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寫作技巧以及文學知識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各體裁的文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但是僅挖掘閱讀材料是不夠的,還需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作,寫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體會。而“讀寫一體化”模式,不僅有利于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結構,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寫作水平提升的最終目的。例如,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仿寫,在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創作者的寫作手法、語言表達方式以及句子結構、立意等。以《故都的秋》為例,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仿寫,可以寫一寫自己家鄉的秋天、春天、夏天、冬天或者其他的景物等,模仿創作者的手法寫一寫這些景物的獨有特點以及帶給自己的感受,感受來自郁達夫筆下故都秋天的美麗。而學生通過模仿文章作者的創作手法、立意方式以及句子結構等,能夠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各種景物的美好,使學生更加地熱愛自己的生活。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能力
作文寫作是一個創造、修改、反思,再創造、再修改、再反思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寫作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讀寫一體化”模式的應用,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寫作有了新的理解,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的積極性與興趣也更加濃厚,所以在寫作中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要急于批評和指責,而是要引導學生反復修改與反思,并將學生原本的作文內容保存下來,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改錯。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提升,再修改以前的文章就會很容易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這樣在不斷地反思與改正過程中,學生的讀寫水平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綜上所述,“讀寫一體化”模式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將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將寫作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再次應用到閱讀內容的理解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對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模仿力以及自我創造能力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瑩.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索[A].2019教育發展研究規劃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9:153.
[2]張真真.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與作文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