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藝術天性是組成學生個性化素質的重要構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是教師重要的教學職責和目標。小學生對藝術的認知猶如一張白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記性怎樣的指導教育,白紙就會形成怎樣的色彩,使學生對藝術的認知逐步建立系統性框架。小學美術教學和其它學科相比,沒有潛在的升學要求。同時學生的天賦和能力也是多樣性的,千姿百態的,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順應學生的想法和興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培養教育,使學生的藝術想象和天賦得到有效的激活后和發展。本文就將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化培養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個性化培養;教學策略
引言:傳統教學對個性化教育存在諸多限制。一方面一些美術教師的教學素養不夠,無法給學生提供多元性的藝術想像思路和藝術創作方式,導致學生的個性化能力拓展受到限制,做不到對學生藝術想像的有效啟發。另一方面灌輸式的教學思維,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對教學成績和效果的刻板追求,導致學生的藝術想像也朝著刻板方向發展,給學生的長期藝術能力發展造成消極影響。對此在現代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個性化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的多元性開拓,促使學生對藝術形成“以我為主”的認知和實踐理念,為學生藝術能力的長期發展埋下個性化的種子。
一、美術個性化教育的含義
(一)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藝術本事具備較強的主觀色彩,藝術發展史精力了漫長發才形成了當前各種畫作流派。個性化的教育在培養藝術鑒賞能力、模仿能力、創作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價值和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歷史藝術發展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想象和創作,促使學生對藝術保持個性化的審美和鑒賞能力,為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個性化是藝術創作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藝術創作中,原創內容和新穎畫作總是能刷新人們的藝術認知,為藝術的多樣性發展添磚加瓦。小學美術教學雖然處于藝術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也需要對學生個性化的藝術素養進行積極的培養和鍛煉,促使學生的原創和想像天賦得到有效激活,使學生的藝術天賦得到有效挖掘。
(三)個性化藝術能力需要前期的系統指導和培訓。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創新離不開現實的輔助和支持。個人的藝術創作需要經過前期有效的培訓和指導,才可能奠定個人藝術創作的基本基石,為其往后的創新性創作提供足夠支撐。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存在相對幼稚的想法和拙劣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對其作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指正,促使學生對藝術創作保持好奇心和成就感,促使學生的藝術天賦得到科學發掘。
(四)個性化素養能夠被學校教育制度有效塑造。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個性化素養進行培養,促使學生的創新和想像能力得到有效激活和發揮。
二、促進學生個性化藝術素養養成的教學建議
(一)結合教材內容拓寬學生的想象力。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隨著教材內容的不斷修正,學生已經能夠從課本中對豐富的藝術類型進行有效感知。對此教師需要堅持圍繞教材教學的策略,同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拓展,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想像力。例如在教學《重重復復》和《曲曲直直》、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身手頭的尺子,對一些重復圖形進行想像和設計,并告知學生無意義的畫作同樣有著美術價值,鼓勵學生對重復圖形大膽探索,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教授給學生基本的美術表達線條和技巧。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初級畫畫能力是幼稚、拙劣的,為了提升學生的畫畫自信,教師需要從基本的線條勾勒做起,培養學生的動手畫作能力,并逐步推廣的模仿、創作。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首先完成基本的動物形象創作,在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構圖意識,促使學生的畫作信心得到有效積累,并逐步開始自主化的個性探索。
(三)鼓勵學生對自身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是實踐創作。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一些作品進行模仿實踐創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畫作細節的理解,促使學生從實踐中獲得自信和知識,為學生的個性化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四)給予學生作品相對積極的評價,堅持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藝術天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每一位學生的作品做出中肯積極的評價,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促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美術課堂中收獲自信和經驗,為學生藝術素養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在小學美術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符合現代教學創新教育的理念,符合藝術史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有效培養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堅持人本和因材施教理念,對學生的藝術個性素養得到有效開發和培養。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張麗.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研究[J]. 新課程(小學版), 2019, 000(007):229.
[2]楊會.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研究[J]. 新紀實·學校體音美, 2019, 000(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