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永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讓數學課堂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推進了教學的發展。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其內容、方法的轉變影響了一大批學習意識較強的學生,但對于學困生的影響作用并不大,那么如何喚起學困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呢?又如何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呢?文中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嚴謹性、邏輯性等特點,在中高年級階段,抽象的數學內容成為了教學的難點,但在多元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下,降低了教學難度,而對于學困生而言依然是巨大的挑戰。
一、簡析小學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現狀
(一)教師講課方式不當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輔導者,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夠,因此在這一時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品德的好壞和教師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非常嚴厲,師生關系產生很大的隔閡,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產生懼怕的心理,甚至有些學生因為不敢向教師請教,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無法跟上教學進度。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困生感覺學習數學難度較大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端正對數學的學習態度,也就是說,他們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不想學習數學。確實,數學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較為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影響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改變當前的學習困境,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愛學。
(三)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與學校有著同等重要的教育地位,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觀念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掌中寶,舍不得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知難而退、習慣性躲避問題等現象普遍存在。由于父母太溺愛孩子,當看到孩子學習困難時,更多的是寬容,并沒有鼓勵孩子積極挑戰困難,甚至有些家長以散養的方式教育子女。可見,家庭教育不到位,會令小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松散、懶惰,這也是學困生數學學習困難的關鍵原因。
二、小學數學中高年級學困生的化解對策
(一)豐富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與熱情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尤其是學困生,雖然他們的學習成績較差,但想象空間與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運用適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更利于促進他們參與數學學習,喜歡學習數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數學中較為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立體的、形象的知識內容,給予小學生更直觀的理解與認識。
(二)注重合理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生掌握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適當的進行教學延伸,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而對于學困生,教師也應以其已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并結合新的教學內容開展合理教學,幫助學生根據舊知識掌握新知識。此外,教師也要明確了解每一位學困生的知識水平及掌握程度,從而改變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內容的學習時,可以長方形面積知識為基礎,通過課前對學困生知識水平的了解,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長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同時對其原理也缺乏明確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先傳授學生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再根據長方形面積教學延伸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從而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只有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水平才能夠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會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質量。
(三)重視因材施教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多種,并且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也都不同,教師要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有清晰的了解,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些學困生學習方法不夠正確,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幫助其改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對其不良習慣給予糾正,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一些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目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甚至還一些學生學習基礎不夠扎實,這些學生需要教師針對性輔導,查漏補缺,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幫扶政策,讓優秀生帶學困生一起學習,共同進步。通過這樣因材施教的方式,才能使每一位學困生提升自己,提高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其難度內容都存在一定的挑戰,對于學困生而言,這些挑戰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作為數學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學困生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幫扶工作。在教學中,教師也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策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使學困生轉為優秀生,讓學生更愛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毛時生,高菊芳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