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洋 劉麗娟
摘要: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加強。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認識到當前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有效的措施,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內容枯燥
教材往往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編撰的,所以教材也是教學工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內容,課堂設計的內容完全來源于教材,這會導致課堂內容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降低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生天性愛玩,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如果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很難深入其中進行知識探索。這也會導致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師只能通過揣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及時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學生存在問題不積極詢問教師,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效果,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教學形式單一
對于小學生來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從而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度,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如在閱讀教學時,往往是教師領讀,然后讓學生跟讀,之后教師會向學生講授閱讀技巧,這種缺乏創新的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掌握知識和學習技巧,但是很難靈活運用。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十分重要,如果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學的深入開展。
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
多媒體情境創設為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最常見踐行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多媒體情境可給學生帶來直觀視覺感受,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直觀認知。另外,多媒體情境的創設亦可豐富教學內容,讓教學過程更具生動性。
例如筆者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這篇課文想要表達的內容,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課前導人,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描寫的內容。為此,筆者創設了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情境。首先,筆者在大屏幕上展示幾幅蝙蝠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蝙蝠這種動物的特征,幾分鐘后,筆者隨機挑選了一名學生,請該名學生描述自己對蝙蝠的初步印象,該名學生說道:“圖片中的蝙蝠看起來很嚇人,感覺像是什么怪獸一樣。”聽到學生這樣的描述,筆者輕聲笑了笑,接下來筆者繼續向學生展示了雷達的圖片,大部分學生對于雷達都是不熟悉的,筆者向他們介紹道:“目前雷達在很多領域內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同學們知道嗎,其實雷達是根據蝙蝠的超聲波回聲定位原理所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就與蝙蝠和雷達相關。”通過這樣的多媒體情境創設,不僅豐富了新課導人內容,更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新課學習興趣,可謂效用無窮。
目前,大部分小學均在教室內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效結合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多媒體情境的創設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需要注意的是,為讓多媒體情境的刨設更具成效,小學語文教師需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方面深下功夫,設計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
(二)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以提升教學的適配性。不同課型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而學生對教學內容缺少基本認知,特別是學法積累更是欠缺,教師要為學生思維作出清晰的引導,讓學生順利地進入到學習環境之中,這樣才能形成嶄新學科認知。教師要做好銜接工作,讓學生自然建立學習目標。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內容去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讓學生可以準確地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戀之情;理解課文內容;辨析能夠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含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學生對文本閱讀學習有了基本的掌握,在教學執行階段,教師先要求學生誦讀課文,并給出技巧傳授:有感情誦讀,需要厘清作者情感走勢,注意語氣語調的把握,還要注意語速和停頓的調整。在內容梳理時,教師讓學生先分段歸結,厘清主要情節。在語言鑒賞環節,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說說喜歡的原因,提醒學生從修辭、典詞、情感等角度展開思考。學生根據教師指導展開具體的學習和操作,非常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達成了學習目標。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學好語文對于每一名小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通過運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